日下午02王秀兰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及正脊治疗胸1壁痛ppt课件.ppt

日下午02王秀兰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及正脊治疗胸1壁痛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下午02王秀兰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及正脊治疗胸1壁痛ppt课件

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及正脊疗法 治疗脊源性胸壁痛 王 秀 兰 广州扶元堂医疗康复医院 概 述 胸壁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涉及病种很多,最常见的是胸壁挫伤、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背阔肌损伤、胸脊神经卡压、肋间神经炎等均可致胸壁痛。而笔者在此论述的主要是由胸椎挫伤、错位所致的脊源性胸壁痛,此类患者长期依靠服用镇痛剂,局部推拿、理疗、针灸等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10多年来,笔者从软组织损伤、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及朱汉章老师关于脊柱区病因学理论和电生理学障碍理论来指导临床,先后收治脊源性胸壁痛患者57例, 采取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及正 脊疗法治疗,疗效极佳 ( 说 明:没有设对照组)且多在 2 ~ 5 次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或 治愈。现将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7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为57岁,最小为21岁;病程最短为38天,最长6年有余。 1.2 诊断标准(依据) 1.2.1 临床表现 1.2.1.1 临床症状:患者经常在胸腋下左侧或右侧出现胀痛或闷痛,或有针刺样、闪电样胸壁痛,且胸背部易累,劳累或受凉后,后背部有僵硬感、紧束感,严重者夜间翻身或某个姿势不对即引发疼痛,深呼吸或猛咳嗽时胸背部有闷痛或呼吸不畅感。 1.2.1.2 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检查: ①患者在T4至T11段可触及明显的阳性体征,如在棘间、棘突、脊旁、横肋关节、肋与肋之间的软组织均有不同 程度的触痛、压痛、结节 或条索状结节、肌紧张、 棘突偏歪、脊柱侧弯等; ②以T4~T11为中心的X光侧位片,可在脊柱上的阳性反应是棘突纵轴与椎体两侧线不等宽,出现不同程度的侧弯、棘突偏歪等不同情况的位移,还可见 椎体退行性改变,韧带钙 化胸脊柱代偿侧凸或后凸 畸形。但胸椎结核、肿瘤、 骨折、类风湿除外。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治疗 2.1.1 患者取俯卧位。 2.1.2 治疗依据的理论[1]:①根据朱汉章老师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②根据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理论;③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指导临床。 2.1.3 依据X光片提示:如T5~T11段改变以及临床检查的阳性点确定治疗位置。 2.1.4 确定治疗点:在4~12胸椎周围及棘突旁开2~3cm处,即棘间、棘突、棘旁、横肋关节处选择若干阳性点。 2.1.5 依据《小针刀疗法》一书的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消毒施术[2] 2.1.6 操作时注意事项:选择多少个治疗点,一般要根据患者病情长短、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受术者的耐受能力的不同而定。基本控制在6~12个点左右,一般4~6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最多4个疗程。 2.2 关节松动术和正脊疗法 2.2.1 正脊手法 按照《脊柱病因学治疗》一书龙氏手法[3]进行正脊治疗。多采用正骨推拿疗法,先放松,后定位,按不同的错位类型、部位、方向,多选择掌揉、滚法、平推、平按,然后患者取坐立位,双手抱头,医者站在患者后面,卷一毛巾,垫在患者错位的背部,双手从患者的腋前方抱住患者颈后部,胸脯顶住毛巾垫上,猛力向上提动,即可听到清脆的“咔嚓”声。 2.2.2 关节松动术[4] 患者胸部垫枕,取俯卧位,术者用大拇指垂直按压患者棘突,其作用是增加胸段脊柱骨的屈伸活动范围;侧向推棘突,以增加胸椎的旋转活动范围,垂直按压横突,拨骶棘肌,亦是增加胸段的侧屈和旋转范围。 2.3 康复锻炼 嘱患者每天进行局部锻炼,扩胸运动、站立位挺胸收腹深呼吸;俯卧撑、体转运动,然后双肩上提,全范围做肩部外旋内旋,以上每一节做4个8拍,每天锻炼应在20分钟以上(自拟保健操)。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治疗疗效标准》。57例患者在接受本人治疗前,均曾接受过其他治疗,且疗效不显,故笔者未设对照组。 3.2治疗结果见下表 4、典型病例 患者,男,33岁,广州市人。主诉:9年前胸部曾受外伤,继之经常胸背不适,伴左肋下隐痛、跳痛,且劳累或受凉后左肋下不适加重,夜间发作频繁,甚至不能入眠,多次就医及针灸、理疗、按摩等治疗未见好转。2006年1月16日来我处就诊。 体检:在T4~T7处左侧高于右侧,脊突向左偏歪,局部有压痛、牵扯痛,重压时左肋下有放射痛,且局部软组织增厚,胸背X光正位片提示:T4~T6向左偏移位,侧位 T4~T8序列不整,治疗在T4~ 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