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ASSANA 内观.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IPASSANA 内观

VIPASSANA 内观 ——遵循乌巴庆老师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与其助理的教导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这整条(法的)道路,对于全宇宙普遍性的问题而言,正是普遍适用的治疗药方;而且不是只专属于特定的某个有组织的宗教或宗派。因此,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修习,没有任何限制;不会因为种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冲突。每一个人都能平等无差别地获得实际的效益。 特色 ··是一种能将苦从根拔除的方法 ··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每一个人因而能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 ··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方法,使我们能以宁静、平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上的紧张、困难和问题。 ··不是基于盲目信仰的一种典礼或仪式 ··不是一种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 ··不是一种休闲、渡假或社交的机会 ··不是对日常生活磨难的一种逃避 师承传统 毘钵舍那(Vipassana),简称内观,是由释迦牟尼佛所传下,在阿育王时期,由须那迦(Sona)及郁多罗(Uttara)二位尊者传至缅甸。二十世纪初期缅甸最有名的雷迪尊者 (Ledi Sayadaw)将此法门依次下传 (1)铁吉老师 (Saya Thetgyi,乌铁 U Thet) (2)乌巴庆老师 (Sayagyi U Ba Khin) (3)S.N.葛印卡 (S.N Goenka) 一九六九年起葛印卡老师将此法门反哺印度,其后遍传欧美、日澳、泰国、尼泊尔等地。此法门直接对治烦恼习气,效果甚佳,广受欢迎。 中文内观 ttp:///index.htm 觉悟之路 / /Article/Index.asp /sindex.htm / / 葛印卡老师(S.N. Goenka)是一位遵照缅甸已故大师乌巴庆长者传统所传授的内观静坐老师。虽然葛印卡老师的祖籍是来自印度,不过却是在缅甸出生成长。当他居于缅甸时,很辛运的与乌巴庆长者相遇而向他学习内观技巧。经乌巴庆长者长达十四年的指导后,葛印卡老师于1969年开始移居印度传授内观法门。虽然当时的印度仍然有严重阶级及宗教分岐,但葛印卡老师的课程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各阶层的人士参加,除此之外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士皆前来参加此内观静坐课程。 葛印卡老师在印度及其它东、西方国家传授了三百多个课程,学生数以万计。1982年起,葛印卡老师开始委任助理老师协助他指导课程,以应付课程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葛印卡老师的领导下,世界各地均成立了静坐中心,包括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纽西兰、法国、英国、日本、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尼泊尔,及其它国家。 葛印卡老师所传授之技巧,追源溯始,体现出佛陀时代的传统。佛陀的教导从来不涉及宗教派系,他教的是正法:解脱之道,是普遍性的。同样地,葛印卡老师所遵照的传统,绝无宗派之分。因此葛印卡老师教导的方法,深刻吸引了任何背景的人士,包括任何宗教,或无宗教信仰,及来自世界各地任何一处的人。 生活的艺术 /vipassana-artofliving.htm 葛印卡老师讲于瑞士伯恩 每一个人都不停在寻觅安祥与和谐,因为这些正是我们生命中所欠缺的东西。生命中总有些时刻会感到焦虑不安、烦躁、不和谐、痛苦;但我们不会将痛苦只局限在自己身上,而是不断将之倾注他人身上。一个不快乐的人,会使得周遭的气氛充满焦虑,同时也导致任何和他有所接触的人都被其影向,感染其烦躁不安。 这诚然非正确的生活方式。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必须在社会生活,和他人接触,因此人应当安于自我及与他人和睦共处。然而该如何才能生活得和谐?该如何才可以泰然自处,并同时保持着周遭平和的气氛,亦让他人能够生活在安祥与和谐中? 当一个人感到焦躁不安,欲从中寻求解脱,首先须找出苦恼的原因,即导致产生痛苦的根源。假如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清楚觉察到每当有负面情绪或不净的念头生起时,我们必然会变得焦躁不安。换言之,安祥与和谐是不能与负面情绪或不净念头并存的。 负面情绪是如何酝酿产生的呢?同样地,只要细心检验观察,答案就显现眼前。当发现他人某些行为不如我意,或某某事件的发生不合我意,我就会感到十分不愉快。不如意的事发生了,内心开始感到忐忑不安,当渴望的有所障碍不能如愿以偿时,自己再次变得紧绷,内心开始打结。然而人的一生中不断重复这种过程,不想要的就不断发生,渴望期待的却渺不可得,此生命运作过程导致身心两方面皆被绑得紧紧,无从自拔。充满着紧张僵硬及消极否定,生命是那么苦涩。 现在若要解决此问题,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