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的新闻摄影.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届“华赛”(中国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欣赏 照片名:《玉树痛别亲人》 单位:《华商报》摄影师:张宏伟 奖项:2010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和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类单幅金奖。 简介:2010年4月17日,在结古镇扎西大通路西侧的山坡上,20岁的贡嘎正在安慰哭泣的妻子卓嘎,卓嘎的姨娘在4.14地震中遇难,按照当地习俗,卓嘎姨娘的遗体连同遇难者遗体火化。 照片名:《赵作海》 单位:新京报 摄影师:李强 奖项:新闻人物类单幅银奖 赵作海简介: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有关方面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河南省高院于2010年5月8日作出再审判决: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立即派人赶赴监狱,释放赵作海,并安排好其出狱后的生活。2010年5月17日上午,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并表示对赔偿满意,要开始新生活。 新闻人物类单幅银奖——《赵作海》 照片名:《温总理云南考察旱情》 单位:新华社 摄影师:姚大伟 奖项:新闻人物与肖像类单幅优秀奖。 简介:2010年3 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云南陆良县德格海子水库干涸的库底察看灾情。 新闻人物与肖像类单幅优秀奖——《温总理云南考察旱情》 照片名:签字后的表情 单位:新华社 摄影师:武威 奖项:新闻人物单幅金奖 简介:2010年4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美国总统奥巴马(左)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后收起签字笔时面露相似表情。 新闻人物单幅金奖——签字后的表情 新闻人物组照优秀奖——玉树幸存者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波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7个县的27个乡镇,受灾面积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 2010年5月19日,在青海玉树结古镇,59岁的珍拉抱着从废墟中刚刚挖出的花瓶,准备放在现在居住的救灾帐篷里面。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家里熬奶茶,她是被大女儿从震塌的房屋中挖出来的。这次地震珍拉失去一个3岁的外孙。 2010年4月22日,在青海玉树结古镇拍摄的18岁的义西格来,他扛着自己睡觉的床,希望以后还能睡在这张床上。地震时,义西格来在床上睡觉,被压了30多分钟后,被父亲从废墟中刨出来。 新闻人物组照优秀奖——玉树幸存者 2010年5月19日,在青海玉树结古镇拍摄的34岁的才仁南美和她8岁的儿子。他们在自家的废墟里找寻还可以继续使用的物品。 新闻人物组照优秀奖——玉树幸存者 2010年4月22日,在青海玉树结古镇拍摄的11岁的青梅求占,她正在自家倒塌的废墟上学习。青梅求占在玉树二完小上学,三年级,地震时在教室里上早自习,爷爷奶奶在地震中受伤。 新闻人物组照优秀奖——玉树幸存者 2010年5月18日,在青海玉树隆宝镇拍摄的德吉才拉和她的爷爷。德吉才拉的父亲前几年赛马比赛中去世,地震中母亲被压死。她和弟弟成为孤儿,爷爷是他们最亲的人。 新闻人物组照优秀奖——玉树幸存者 三、新闻摄影中视角的独特美 同一事件、同一场景的新闻摄影,不同的摄影记者选择的拍摄角度各不相同,这些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照片背后摄影记者的意图、情感和思想。 新闻事件或许是悲剧性的,但是对于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展现这个社会。 新闻摄影:废墟上飘扬的国旗 这两张新闻摄影中,满目苍夷的废墟和鲜艳飘扬的国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地震中全民支援灾区、重燃希望的思想 汶川地震中那只紧握住笔的小手:生命的不屈 这是一只怎样的手啊,这是遇难学生的手,皮肤已经浮肿,肌肉开始腐烂,但是,这只手紧紧地握着,变成一只凝固的有力的拳头,拳头紧紧握着的,是一支笔。可以想象,当地震突然发生的时刻,这一个孩子、这一个学生,第一反应就是,笔不能丢了,我还要学习!于是,他与笔在一起,成了永恒! 这张摄影,记者突出了这只握着笔的小手,紧握的小手传达出的不屈让人无不动容, 它形象地展现了地震中许多人死前与自然灾害搏斗的不屈和勇气。 同一事件,同一场景,不同的拍摄视角 这张照片象征性强,照片主体是一根输液管和一个伤员,将拿输液管的人隐去不摄,但是我们看了也知道是输液管的那头有救援人员,他可以是任何人:解放军、护士、学生、志愿者,是一切关心灾区的人。 输液管像一个传递希望和温暖的管道,这一头是救援人员的爱,那一头,是一个等待被救的生命。——这,就是汶川救援。 这张照片,主体为两名学生,描述的是一个具体事件:一名学生帮助救援被困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