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pptVIP

必修2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2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纲 “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考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五、城市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五、城市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纲 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③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间接调控体系;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14个,江苏2个(连云港、南通)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后:4个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湾地区 3、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定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 1、开发的目的: 2、浦东的优势: ▲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巨大成就及意义: ▲地理优势:与繁华的上海浦西一江之隔 ▲历史积淀: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交通、人才、资源优势 ▲国际交往、联系的经验丰富等 ▲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的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对外开放的格局: 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①布局看:点线面结合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浦东龙头) ②内容看:▲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专题十六│ 专题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1)本专题中“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   (3)命题可能从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十六│ 专题备考引擎   备考策略   (1) 复习本专题,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时期、六个阶段:一是过渡时期(1949—1956年),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二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包括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1956—1966年)和“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三是新时期(1978年至今),包括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2年)和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年至今)两个阶段。 专题十六│ 专题备考引擎   (2)注意横向梳理。梳理每个主要历史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苏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学习苏联模式到走自己道路的重大创新,比较中苏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从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模式探索上,联系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和相互借鉴的问题。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六│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及三大改造   1.建国初期的工业化   (1)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其经济建设目标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