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包环境下的DevOps运维.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企业外包环境下的DevOps运维1. 面临的挑战今年的2018GOPS·深圳站设了金融和通信专场。因为金融和通信行业面临着互联网最大的冲击。有了微信和QQ,谁还发短信?有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谁还随身携带银行卡?这些是互联网行业对金融和通信行业带来的冲击。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差别巨大,我暂且不谈体制上、流程上、管理上、人员上的差别,今天我们谈谈IT上的差距。传统行业以“交钥匙”模式为主,厂家开发完成后,拿包过来现场部署。运维成本高尚且不说,毕竟花的是国家的钱,最麻烦的是效率和质量特别差。对面的互联网行业主要是自研自维,他们用的是DevOps体系,高效高质的交付,灵活地应对变化。?2. 实践DevOps的道路选择如何学习DevOps体系,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国企、传统行业选择依赖外包,希望通过外包带动我们转型。这就像“输血”,把外部新鲜血液输入到传统企业里。“输血”很好,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它。自研自维的全面转型,我们称之为“换血”,运营商在推全面IT化、数字化转型,招一大批计算机专业的新员工,组织大量的IT培训,希望可以学习自主研发,自己运维整个网络体系和IT体系。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景,但同时它是很难实现的。在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坎坷。所以我们选择了培育基因,持续改良这条“造血”之路。3. 技术的实践3.1 选择普适、完备的体系来对标学习培育基因,总得有基因,基因从何而来。每个互联网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也有其成功之处,难以全盘复制。所以我们应该找普适完备体系,我向大家推荐两个比较好的体系,一是高效运维社区的DevOps道法术器,二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发运维一体化能力成熟度模型》。道法术器,中国风特别浓,我文化水平不高,不太敢学,还是来学国标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DevOps模型,当中包括42个过程,难以全学。比如敏捷开发管理,传统行业之前以外包为主,外包哪有敏捷开发,你连代码都没有。“在瓶颈之外的任何地方作出的改进都是假象”—艾利?高德拉特《目标》3.2 选取六大过程,优先解决痛点我们需要从42个过程中选取切入点,用来解决目前的瓶颈和痛点。广东移动选择了以下六个过程作为切入点,一是故事与任务排期,管理需求的涉众期望;二是部署与分布模式,痛点是改进版本上线效率;三是应用监控,为了解决故障定位慢的痛点;四是事件响应及处理,解决的是故障处理的痛点;五是高可用规划,提升系统可靠性;六是度量指标,定性定量评估DevOps转型效果,持续优化。3.3 选取六大过程,优先解决痛点3.3.1 第一个过程——故事与任务排期传统行业IT管理部门经常被用户部门投诉:半年过去了,我提的需求怎么还没开发。厂家很痛苦,个个都是大爷,随时随地加塞需求,个个都说自己的需求最紧急,我敢得罪谁?我们作为IT管理的角色,也很无奈,年初问大家有啥需求,个个不提,年中个个说急。比方说,集团2、3月份开工作会,1月份立项,立项时没需求,开完年度工作会提出一堆的需求。老板很困惑,到底是厂家不给力还是我们管理水平差,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我们的药是管理好各方期望。我先声明一下,这个药并不能提高需求交付的速度,那个要等全盘引入DevOps敏捷开发体系才能解决。在DevOps体系还没落地之前,我们先管好各方期望,先让用户和老板不那么痛苦,我们自己也不那么痛苦,先缓解痛苦了,再考虑后面的改进。需求管控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年度资源的管控,也就是制定年度版本发布计划。关键点是“排车次,分车票”。年初工作会还没开,我们可以根据项目金额和人天单价估算,估算全年可用的人力资源,假设有1.2万人,制定全年版本的分配计划。有点像列车时刻表一样,需求在哪天截止、哪天受理、哪天排版、哪天上线。分配各版本的资源数量,根据全年闲忙规律安排各个版本的资源数量。12个月里,并不是每个月都平均分配,年底特别忙,需求特别多,我们要为第三第四季度多安排。分配用户的资源比例,不是平均分配,要看谁对系统要求提得多。去年这个部门提出60%的需求,来年我给他们分60%的资源,年初分车票,用完车票只能等着,要不就只能向其他有车票的人协调。预留10%的机动资源,紧耦合系统功能要统一发车时间。日常需求的管控,采用列车模式,这个概念在高效运维社区的公众号里面有提到,大家可以去看看。列车模式重点在于开两会、出车许可、按时出车。这个需求能不能做,通过开设计评审会来确定,这个需求急不急,什么时候做,通过用户需求排版会来确定。我们管理用户的需求,无非是让谁来定厂家的开发资源,给谁用。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其实只需要把权力还给业主就好了。作为IT开发的管理部门,凭什么你说了算,一定是业主说了算。以后业主就不会再说:给你提的需求都过了半年了为啥都没做,因为业主可以自己决定,把紧急的需求排进两会。管好期望,皆大欢喜。大家知道发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认证主体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