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及疫病防.doc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种水产养殖及疫病防.doc

特种水产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 目 录 一·鳖…………………………………………………………( 1 ) 鳖的经济价值…………………………………………………( 1 ) 鳖的生物学特性………………………………………………( 1 ) 鳖的人工养殖…………………………………………………( 3 ) 鱼鳖混养技术…………………………………………………( 9 ) 鳖的疫病和敌害防治…………………………………………( 11) 二·青虾………………………………………………………( 13) 青虾的经济价值………………………………………………( 13) 青虾的生物特性………………………………………………( 13) 青虾人工育苗…………………………………………………( 15) 青虾的养成……………………………………………………( 17) 青虾捕捞………………………………………………………( 20) 青虾疫病防治…………………………………………………( 20) 三·河蟹………………………………………………………( 21) 河蟹的生物学特征幼蟹与蟹种培育成蟹养殖病防治河蟹养殖一?河蟹的生物学特征 ?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螃蟹毛蟹上海叫大闸蟹在动物学分类上属绒螯蟹属该属以鳌足密生绒毛而得名。 ? 河蟹属于洄游性甲壳动物。秋季性成熟的河蟹由内河、湖泊爬向大海,在咸淡水交界处交配产卵,到春末夏初卵孵化发育成蟹苗(大眼幼体),再溯江河而上,进入湖泊、草荡等水域生长育肥,故有“河蟹海水里繁殖、淡水里生长”的说法。 ?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草丛生、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有打洞穴居习性,洞长2080厘米,每洞穴居一蟹,有时也有两只或多只的。河蟹为杂食性动物,荤素食物都吃,但偏食动物性食物。 河蟹有自切和再生肢体(螯和脚)的特殊功能。当河蟹受到强烈刺激、敌害攻击或机械损伤时,常会将肢体从基部压断,这种现象叫“自切”。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逃避敌害的有效方法。数天后肢体断落处会长出一个半球性的瘤状物,继而延长成棒状,并迂回弯曲,它与原来的肢体具有同样功能,仅稍小一点。 ? 河蟹的一生从受精卵孵出溞状幼体开始,经大眼幼体、幼蟹到成蟹要经过10多次蜕皮蜕壳,每蜕一次壳,身体增大一次,体重亦随之增加。河蟹蜕壳都选在环境比较安静、水草丛生、便于隐蔽的浅水区进行,刚蜕壳的蟹,甲壳非常软,体弱无力,缺乏主动摄食和防御能力。所以池塘养蟹要注意环境安静,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对刚蜕壳的蟹要加强保护,精心管理,努力提高成活率,提高养蟹的经济效益。 二 幼蟹与蟹种培育? 、幼蟹的生物学特征(一)名称解释 1 蟹苗 ?大眼幼体的俗称,在大水体中营游泳生活。蟹苗是河蟹增养殖的物质基础,相当养过程中的鱼苗(水花)。天然蟹苗的规格一般每千克14万16万只人工繁殖的蟹苗规格相对小些。 2 幼蟹 ?系大眼幼体(蟹苗)经短时间培育而成。在生产上一般培育2025天,分别蜕壳13次,所以又称I期、II期、III期幼蟹。幼蟹基本上已具有成蟹的外形,每千克1万3万只。或培育4050天育成VVI期幼蟹,规格为每千。他们的食性和生活习性已类似成蟹,杂食性,营底栖穴居爬行生活,对不良环境和敌害的抵御能力已大大增强,用于养殖或增殖的成活率都大大高于蟹苗。幼蟹阶段相当养鱼过程中夏花阶段。 3 蟹种? 系蟹苗经过一个夏秋的培育或在天然水体中生长,达到每千克20多只到数百上千只的规格,从纽扣大小到手表表面大小都有,所以又被称为“扣子蟹”或“铜钿蟹”。由于其相当养鱼过程中的仔口鱼种的培育时间,因此不少地区习惯称为“蟹种”。这种规格的 河蟹,冬春放入水域中养殖或增殖,来年即可长成较大规格的商品蟹。? (二)动物习性 1 蟹苗 ?营游泳生活,用呼吸。这个阶段是河蟹由海洋到淡水的重要转化过程,已逐步适应淡水生活。他们还具有溯水性(喜淡水)、趋光性(喜光亮)、喜岸边、易群集等特性。进行幼蟹培育时应加以注意。 2 幼蟹? ? 蟹苗蜕皮变成幼蟹后即营底爬行穴居生活,具有一定的趋流性。水流缓慢时喜顶流爬行,流速加大后则随波逐流。河蟹喜阴暗,怕强光,白天在水草丛中或洞穴中,极少活动。晚上则外出觅食,活动频繁。幼蟹的逃逸能力较强,水质恶化时更容易逃逸。垂直的水泥池壁只要潮湿它们就能攀爬逃跑,即使是光滑如镜的瓷砖和平板玻璃也难以阻止其外逃。幼蟹食性已基本和成蟹一样,属杂食性,食谱非常广泛,无论是天然饲料,还是商品饲料,无论是精饲料还是水旱草,都能摄食。幼蟹的生长与蜕壳密切相关,而蜕壳又与水温和饵料条件密切相关。水温高,动物性饵料丰富,蜕壳周期缩短12天,反之则延长。幼蟹培育(III期) ?? 幼蟹培育就是把购进的蟹苗经过2025天或4050天左右的培育,变成幼蟹的生产过程。通过培育,提高河蟹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提高放养、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