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zp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NA和RNA在细胞中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 DNA的提取:一般是利用DNA-核蛋白(DNP)易溶于1mol/L NaCl溶液。 RNA的提取:利用RNA-核蛋白(RNP)易溶于0.14mol/LNaCl溶液,先提取得到RNP。  提取得到DNP或RNP后,再将蛋白质除去即可得到相应的核酸。 蛋白质的去除可以选择去污剂法或有机溶剂法。 去污剂法是利用SDS等阴离子去污剂与蛋白质带正电荷的侧链结合,从而使核酸与蛋白质分开。然后加入浓醋酸钾溶液,使SDS-蛋白质复合物沉淀,并使多余的SDS转化为溶解度小的钾盐而同时沉淀。 有机溶剂法是利用酚、氯仿的混合液作蛋白质的变性剂,当它们与含核酸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一起振摇时形成乳状液,蛋白质因充分接触酚和氯仿而变性,与核酸分开。离心后可分为两相,一般上层为含核酸的水相,下层为有机相,交界处是变性凝聚的蛋白质层。最后利用乙醇或异丙醇将核酸沉淀离心收集即可。 取小鼠肝组织匀浆 处死小鼠 匀浆 RNA纯化操作步骤 加入氯仿0.2ml,剧烈振荡,室温放置10分钟。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离心后溶液分为三相,即上层的水相、下层的有机相以及中间的变性蛋白。小心吸取上层水相,绝不能有中层蛋白混入。) 加入异丙醇0.5ml,振荡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1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50%的异丙醇沉淀核酸。异丙醇的用量应与以上所取上清液的体积相当。) 1ml 75%乙醇洗涤沉淀,12000rpm离心5min,重复一次。 空气干燥沉淀,溶解于20μl DEPC-H2O。留样2μl,其余-70℃保存备用。 RNA电泳操作步骤 制备琼脂糖凝胶:首先将0.5g琼脂糖溶化于32ml水,冷却至60℃。加入5×甲醛变性凝胶电泳缓冲液10ml,37%甲醛水溶液9ml,混合均匀并灌制胶板。 取1μl RNA溶液,加入甲酰胺-上样缓冲液9μl,95℃变性5分钟,迅速冰浴冷却。点样。 150V电泳30分钟,紫外灯下观察电泳结果。 分光光度法操作步骤 加1μl RNA溶液于0.4ml DEPC-H2O,充分混匀,读取260nm与280nm的吸光度数值。 操作注意事项(一) 因为RNA酶分布广、活性强、且难以失活, 使RNA极易降解,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高压消毒实验器皿,烤干。 以0.1% DEPC过夜处理所有试剂配置用水,并高压消毒。 抽提RNA时,应戴手套和口罩,少说话。 操作注意事项(二) DEPC是强烈的烷化剂,通过与RNA酶的活性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反应而抑制RNA酶活性,是消除外源性RNA酶的主要方法。但DEPC有致癌作用,并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因此注意: 使用时,不直接接触 DEPC处理的器皿和水必须经高压灭菌处理,使DEPC分解后使用。 蛋白质(酶)的提取 大多数蛋白质均能溶于水、稀盐、稀碱或稀酸溶液中,故蛋白质的提取一般以水溶液提取为主。通常采用类似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如20-50m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0-7.5)或0.1mol/L Tris-HCl(pH7.5-8.0)缓冲液作提取液。 对于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稀碱、稀酸,常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异丙醇、正丁醇等。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NH4)2SO4,Na2SO4,NaCl],使蛋白质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盐析作用是由于当盐浓度较高时,盐离子与水分子作用,使水的活度降低,原来溶液中大部分的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从而降低蛋白质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层。 (2)等电点沉淀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溶解度与其净电荷数量有关,随溶液pH变化而变化。在溶液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 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等电点,因此通过调节溶液pH到目的蛋白的等电点,可使之沉淀而与其它蛋白质分开,从而除去大量杂蛋白。 (3)有机溶剂法 与水互溶的极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 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有两个: 降低水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可解离基团的离子化程度减弱,水化程度降低,促进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沉淀。 是极性有机溶剂与蛋白质争夺水化水,而使蛋白质分子沉淀。 室温下,这些有机溶剂不仅能使蛋白质沉淀,而且伴随着变性。若预先将有机溶剂冷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将其逐渐加入蛋白质溶液中,防止有机溶剂局部浓度过高,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变性问题。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水化层厚度不同,发生沉淀需要的有机溶剂浓度不同,因此可利用不同浓度的有机溶剂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