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中山大学)19.先天性唇腭裂与颅面裂.pptVIP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山大学)19.先天性唇腭裂与颅面裂.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目的 恢复腭部解剖形态 重建良好腭咽闭合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手术年龄:存在争议 第一种:18个月左右、2岁(24个月)前 理由:比较好恢复语言功能,颌骨和牙列畸形可通过正畸和正颌解决。 第二种:5-6岁 理由:麻醉手术安全,牙颌畸形相对较小。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全面体检,血常规,胸片,出、凝血时间。 扁桃体过大应术前摘除 麻醉选择:全麻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腭成形术: 封闭裂隙、保持和延伸软腭长度、恢复软腭生理功能为主; 咽成形术: 缩小咽腔、增进腭咽闭合不全为主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 麻醉拔管后入术后监护室:平卧,头偏向一侧。 观察T. P. R.注意误吸及喉水肿。 术后出血: 少量:观察.全身给予止血药,局部压迫 量多:探查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 进食:4小时后进少量糖水,无呛咳、呕吐进流食 术后流食1-2周,半流食1周,1月普食 保持口腔卫生;8-10天分别抽出填塞碘仿油纱条; 缝合线2周拆除,可吸收线缝合 抗生素2-3天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喉水肿和窒息: 出血:早期出血 — 术中止血不全;常来自腭降血管、 鼻腭血管、粘骨膜瓣创 缘、鼻腔面. 继发性出血 — 创口感染、血栓脱落. 感染:少见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打鼾及暂时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咽成形术 创口裂开、穿孔:常位于硬软腭交界处. 穿孔的处理:6-12月后二期处理 四. 腭裂的手术治疗 适应症: 术后恢复腭咽闭合功能(鼻咽镜检查). 良好的沟通. 患儿能配合,一般4岁以上. 无听力障碍,舌系带短. 七. 腭裂的语音治疗 适应症: 正常智商. 术后一个月. 对于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经戴发音辅助器后可开始语音训练 七. 腭裂的语音治疗 第六节 牙槽突裂 胚胎发育时期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障碍所致,最常见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 根据裂隙程度: 完全性裂:鼻腔到前腭骨的牙槽突裂开; 不完全性裂:牙槽突部份裂开,颌骨连续性保持; 隐裂:牙槽突线状缺损或呈轻度凹陷 牙槽突裂的临床分类 手术年龄:9-11岁: 尖牙未萌出前,牙根形成 1/2~2/3. 骨源:髂骨松质骨. 牙槽突裂的手术治疗 正常发音三要素 发音习惯正常 声音接收正常 结构功能正常 正常发音 * * 较为公认的唇腭裂遗传率为20%左右。即约有20%的唇腭裂患者,其发病原因是遗传所致。而80%左右的唇腭裂患者,其发病原因即是由于环境原因,或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所造成。 *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逐步发现许多内分泌物质都可能与唇腭裂发生有关。如:女性糖尿病患者生产先天性畸形儿的几率是正常女性的3倍以上;甲状腺素缺乏的母体易诱发生产唇腭裂畸形儿等等。 * * * 最早报告的唇腭裂发病率出现在1863年俄国彼得大帝时期,Frobelius分析了彼得堡30年间(1833-1863)的相关资料,报告唇腭裂发病率为1:1525。此后,世界各地均有同类统计结果报道。挪威、芬兰以及日本报告的发病率都在2‰以上,美国和前南斯拉夫均为1.66‰。在我国,宋儒耀等1953年和1988年两次统计北京地区的资料,其唇、腭裂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和1:801;张涤生1955年在上海地区统计为1:1082;1973年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调查上海地区唇腭裂的发病率为1:768。1989年国家出生缺陷检测中心公布的资料,我国的唇腭裂发病率已达1.82‰,个别省份可高达3.07‰。 唇腭裂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统计学差异。总体来看,亚洲人群和北美原住民的唇腭裂发病率最高,多大于2‰。高加索人种的发病率居中,约为l‰。而非洲人种的发病率最低,仅为0.3‰,这可能与非洲人的传统风俗认为畸形婴儿是不祥之兆,多于生后即遗弃而未记入发病率有关。唇腭裂在不同的人种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种族的基因特殊组合有关。 在亚洲地区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中报道,中国人群的活产儿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为1.17‰,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为0.30‰,总唇腭裂发病率1.46‰。而日本人群的活产儿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为1.48‰,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为0.38‰,总唇腭裂发病率2.00‰。可以看出日本人群的唇腭裂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中国人群。此外,移居到北美的中国人,唇腭裂的发病率仍较当地人高,证明不同种族的基因对于唇腭裂的发病率具有显著作用。但是也有报道,迁移至美国的日本人后裔其唇腭裂发病率与当地白种人趋于相同。说明生活方式和环境差异也是影响其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对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相关分析数据中显示,汉族活产儿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为1.2‰,回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