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文献学.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慎文献学.ppt

一、杨慎的生平经历 二、杨慎的考据成就 三、杨慎的小学成就 四、杨慎的校勘成就 五、杨慎的其他成就 因而杨慎根据实际情况批评说:“不日成之”,古注:“不设期日也。”今注:“不终日也。”愚按:不设期日,既见文王之仁,亦于事理如协。若曰“不终日”,岂有一日可成一台者?此古注不可轻易也。杨慎从历史实际出发,坚持汉儒旧说,否定了朱熹的注释,认为汉唐“古注”不可轻易。这种从历史实际去进行注释和考证,无疑是比较科学的。 杨慎不仅对汉儒旧说“不苟同”,指出其一些背经的错误,而且对一些难解的地方,能博采众说,断以己见,自出新意。《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山海经》释“息壤”说:“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后人据此就把息壤解释为天帝手中掌握的一种神土,它能随着水势生长。 罗泌作《路史》时,因“求其说而不得”,便说楚国有个地名叫息壤,那里的土壤像“人之赘疣”能够生长,因而鲧用这种土堵塞洪水。杨慎认为这种说法是“眯目而道”,闭着眼睛说瞎话,是错误的。他旁征博引,网罗了汉人对“壤”字的解释:“许叔重《说文解字》云:‘壤,柔土也。’《书》曰:‘咸则三壤。’孔安国云:‘无块曰壤。’ 《周礼·地官十二》‘壤’注:‘壤,赤土,以万物自生,则言土。土,吐也。以人所耕树艺,则曰壤,土坚而壤濡。’《前汉书·邹阳传》注:‘梁益间所爱,谓其肥盛曰壤。’又尧时有《击壤歌》,耕者拔其陈根,击其坚块也击壤,古代游戏名。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宋有抛堶,明有打瓦,都源于击壤。而击壤之戏最早又当出自拔陈根,击坚块。……以上数文证之,‘壤’字之意明矣!” 杨慎据汉儒旧注弄清了“壤”又名无块、柔软、肥沃、赤色,可以耕种万物自生,杨慎综合“壤”的多种字义,然后据其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山海经》所云“鲧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土田皆君所授于民,故曰“帝之息壤”。鲧之治水,不顺水性,而力与水争,决耕桑之亩,以堙淫潦之洪流,故曰“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其义岂不昭矣哉!古书传之言,本自明且昭,而解者翳且晦,此类多矣! 杨慎训诂字句往往还不限于经史,而求之于笔记杂说或生活实际。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一生几度出塞,写了许多反映边疆风光的佳作。他有一首《热海行》描述热海的奇景说:“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岑诗说塞外苦寒,而热海却奇热,后代注家都称赞这段描绘为塞外奇景,但对如煮的热水中鲤鱼如何生长也感到奇怪。 杨慎认为:“此循名想说之误。参虽仕从边幕,亦未曾亲到热海也。按玄奘《西域记》云:“凌山,葱岭北隅,坎雪积凌,春夏不解,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出,山有清池,亦曰热海,以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玄奘盖躬至目见,非参想象之词耳。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盛名热海。” 岑参并没有亲至热海,只是听“阴山胡儿”所说。热海的奇景是他“循名想说”,纯为想象揣测之辞。实际上那里天寒地冻,并无“蒸沙烁石”、“沸浪炎波”,只是山上有一水池不冻,称之为热海,里面也未必有鲤鱼。玄奘亲临其地,所记当然是可信的。杨慎如果只博通经史,而不泛观杂览也是不能释前人之疑的。在大盛心学的时代,杨慎开考据风气之先,其贡献是极大的。 (六)考据学之评价 杨慎主张博学,多闻多识,训诂章句言必有征,提倡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这导致了清代考据学的兴起。嵇文甫先生在五十多年前就曾说:“当明朝中叶,固然是‘心学’盛行的时代,可是就在这时候,为后来清儒所大大发展的考证新学风逐渐萌芽了。这里首先打开风气的要数杨升庵。升庵著《丹铅录》、《谭苑醍醐》、《古音丛目》、《古音猎要》等数十种,虽疏舛伪妄,在所难免,但读书博古,崇尚考据之风,实自此启。” 考据学经历了一个肇端、发展、完善的过程,杨慎在这个过程中开其先路,自是功不可没。 二、杨慎的小学成就 (一)正文字 文字是音义的载体,不知文字,不解经典。杨慎针对明人的空疏不学,提出了要重视字学。慎自幼“嗜六书之艺,枕籍《说文》”,一生“远求近取,旁搜曲证”。他十分推崇《说文解字》和《尔雅》,杨慎认为《说文》《尔雅》的时代距孔子都不远,对经义的注释比较接近原义。因而杨慎推举用二书来解经,认为这既可靠又简易,他自己就曾以此解开了许多经文的难解之谜。 《诗经·鲁颂·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翦”字,毛传训“齐”,郑笺训“断”,后人引申释为“灭商”,自觉窒碍难通,又释作“灭商之心”。杨慎引胡庭芳的话说:“愚读《诗》至大王‘实始翦商’,未尝不慨后之论者,皆不能不以辞害意也。何以言之?大王盖当祖甲之时,去高宗、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