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砂混凝土(毕业论文)正文.doc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砂混凝土(毕业论文)正文

第1章 前 言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品自19世纪中叶开始采用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在世界各国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混凝土给人类带来方便和财富的一面,混凝土作为人类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给人类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各种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混凝土或混凝土板块,极大破坏了自然环境。水泥混凝土的大量使用侵占了绿地面积,损坏了原有的环境景观,资源能源消耗量巨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另外传统混凝土材料质地脆硬,表面粗糙且呈碱性,缺乏视觉效果。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开挖造成大量的裸露土坡与岩质边坡。铁路公路工程中的护坡工程以及水利工程进行江河堤防护砌广泛采用混凝土护砌。由于缺乏透水性和透气性,对温度湿度调节性差,造成寸草不生,一片荒芜。夏季太阳直接暴晒有形成热岛效应,造成气候恶化。水利工程进行江河堤防护砌的边坡忽略了河道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使植物难以生长,鱼类与两栖类失去栖息繁殖条件,水体脱离生物群落,自净能力降低,使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导致严重的水体流失和生态失衡。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我国也提出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新世纪的混凝土不仅要满足作为结构材料的要求,还要尽量减少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要突破传统混凝土的局限,发展可植被混凝土,成为当前混凝土科学发展方向之一。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不仅拥有传统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更赋予其新的特性,是一种能保护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混凝土。透水性能是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的重要指标之一。 1.2 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的特点 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就是不加砂的混凝土,它与普通混凝土的最大区别就是不用细骨料,只用粗骨料。颗粒均匀的粗骨料被水泥浆包裹其表面,水泥浆不起填充作用,而是仅将粗骨料胶结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多孔性材料。国内外无砂大孔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主要是碎石和卵石,也有用烧结碎砖块和陶粒的。如果用石子作粗骨料,除应满足强度和压碎指标的要求外,石子的粒径应大于5mm,小于40mm。考虑到均等粒径骨料的堆积空隙率大,一般用粒径5~15mm或10~20mm的石子做大孔混凝土的骨料。 无砂大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表观密度小,一般在1400 kg/m3~1900kg/m3之间,属于轻混凝土的范畴;二是水泥用量比普通混凝土少1/4~1/3,工程造价低;三是浇筑时产生的混凝土侧压力小,可选用各种轻型模板;四是浇筑后混凝土的表面和内部存在大量连通的蜂窝状孔洞,便于培植植被,绿化混凝土表面;五是由于混凝土不用砂子,简化了材料运输、搅拌设备及现场管理,同时还降低混凝土成本;六是施工简单,靠自重落料即可密实成型,不需要机械振捣或人工插捣,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具有一般技术的工人即可胜任;七是骨料除可采用碎石、卵石、陶粒外,还可以直接利用炉渣等工业废料,或强度较高的建筑垃圾,便于环境保护;八是旧的无砂大孔混凝土构件破碎后,又是很好的混凝土粗骨料。这样可以重复利用,对节省地方天然河砂材料,对建筑垃圾的减量是有利的;九是无砂大孔混凝土的多孔决定它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从而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植物根系可通过孔隙穿过混凝土扎根土壤,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1.3 无砂大孔生态混凝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无砂大孔混凝土是为植被混凝土提供植物生长的一个载体,是构成植被混凝土的基本构件,因此无砂大孔混凝土的性质对加入养料后所形成的植被混凝土的性质影响非常大。无砂大孔混凝土的研究,始于50年代初,国外先于国内,但抗压强度较低。在19世纪中叶,国外就开始应用无砂大孔混凝土.二战期间,由于建材奇缺,无砂大孔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来欧美很多国家对无砂大孔混凝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程或规范。无砂大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旌工工艺与普通混凝土不同,就其工程应用而言,要求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又要有良好的透水性。在美国的全国骨料协会和全国预制混凝土协会联合研究实验室中,已经进行了几项研究,借以开发无砂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的测定方法,以及配比方法的有关数据。 1994年日本混凝土工学协会设立了“生态混凝土研究委员会”,在生态材料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混凝土概念。所谓生态混凝土即能够适应生物生长、对调节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混凝土材料。目前,生态混凝土可分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土和生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两大类。环境友好型生态混凝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