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兴石灰石输送施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昌兴石灰石输送施组设计

重庆昌兴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输送 3#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一)、重庆昌兴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输送3#隧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是依据业主提供的报价邀请书、工程报价表、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技术规范等招标文件及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情况和有关的隧道施工规范等技术资料,并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在已完工程施工中的经验和技术设备实力,认真研究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施工的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重点工程重点安排,尽力做到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满足业主的质量及工期要求。业主对隧道工程施工工期要求为180天,我公司承诺若设计与实际相符的情况下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二)、 现行有效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213-90)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 50119-200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50205-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50204-200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二:工程慨述 (一)、工程慨况 3#隧道起止桩号为K0+079.40~K1+044.00,隧道基本结构参数为:侧墙结构高度1.9m,净宽3.90m,拱部圆弧半径r=2.113m。洞口设置有浆砌块石挡土墙、砼挡土墙、砌浆块石护坡及护面墙、挂网喷砼边坡防护等。隧道设计纵坡坡度:17.6%,隧道起讫点设计高程分别为242.31m和419.99m。隧道埋深5.0—146m。 (二)、气象与水文 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空气湿润、冬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72℃,月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为28.5℃,最低是1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44.5℃(2006.8.15),最低为-1.8℃(1986.1.12),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有5、6、7、8、9月;10℃以下的冬寒期为12、1、2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最大降雨量为1330.5mm。雨季多集中在5~8月,常为大雨和暴雨。 区内溪流属嘉陵江水系,多为小冲沟,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地表迳流条件较好,排泄通畅。雨季流量较大,枯水期流量较小甚至干枯段流。干沟是工程区内最大的溪流,沿途汇集流域内绝大部分横向冲沟水,由南向北顺盐旧公路朝嘉陵江流向,在盐井主入嘉陵江。 (三)工程地质情况 (1)、地质构造 重庆合川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属川东平行褶皱带,即“川东弧群”。表现为背斜狭窄,向斜宽缓的隔挡式石行雁状排列褶皱带,并沿N300E方向延伸,其扭曲常呈坡状起伏,轴面呈“S”形弯曲,通常背斜南东翼甚陡、北西翼较缓,轴面倾向北西;向斜轴部平缓,两翼甚陡,具屉状褶曲特点,近褶曲轴部伴生发育较多构造次级断裂。 a褶曲 工程区主要受上述构造带沥鼻峡背斜控制,穿越沥鼻峡背斜。该背斜北起合川三角村,向南经沥鼻峡口,汤狭口,花果山,止于长江以北约7km,全长115km,本区域内约88km,轴向变化大,由南向北N50~500E.。轴部地层北老南新依次出露飞仙关组至须家河组。 沥鼻峡背斜为一狭长不对称的梳妆背斜,轴面有扭曲,轴面东倾。两翼倾角变化大,三角村至西温泉段,两翼600~800;东翼300~500;西温泉至马坊桥段,东翼500~700;西300~600;马坊桥以南,西翼600左右,东翼300。背斜枢纽起伏,形成五个高点,即龙口寺高点、岚峰高点、西温泉高点、黄坡岭高点和花果山高点。其中岚峰高点位于本工程区内偏南,该背斜北西翼地层倾角500~800,倾向南东,南东翼地层倾角230~450,倾向北西。 b断层 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断裂构造为沥鼻峡逆断层,该断层在工程区内走向呈N700~800E,倾向南东,倾角600~800,断距140~170m。主要以地表挤压破碎带形式出现,破碎带宽约10m左右。 c产状及节理 K0+000m~K2+840m位于沥鼻峡背斜北西翼,为单斜岩层产出,岩层产状为3100<650~3200<780,层面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较平直、光滑。 K2+840m~K2+940m段穿过沥鼻峡背斜得轴部,K2+200m~K2+600m一段发育两组构造裂隙:LK1:1400<530,LK1:22000<540,裂隙张开度1~3mm,泥质充填。 K2+940m~K3+486.32m位于沥鼻峡背斜东南翼,岩层产状为1500<230~250。 (四)、隧道工程地质 a洞口稳定性 拟建工程中的3#隧道各洞口边坡工程地质概况见表2-1 3#洞口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表2-1 边坡位置 边坡物质组成 结构面产状 边坡高m 3#隧道起点仰坡 覆盖层0.5~1.5m,下伏为灰岩 LK1:1400<530 LK2:2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