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设计方案.docx

大厦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设计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厦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设计方案

x大厦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设计方案x测绘有限公司 1监测的目的及任务业主x城建投资有限公司为获取x大厦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基坑自身与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变形数据,以判定基坑自身安全及对周边建筑物有无影响及影响量大小情况,拟委托x省地质矿产勘查x进行变形监测。1.1监测的目的通过监测,采集相关数据,以分析其变形与趋势、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做出实时预报预警。1.2监测的任务监测的主要任务:(1)对基坑四周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垂直沉降监测。(2)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垂直沉降监测。2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与原则2.1监测设计的主要技术依据(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2监测设计的原则(1)监测工程量均匀、合理;(2)突出重点。监测重点应放在雨季及基坑开挖至一定深度时,尤其是持续降雨或大暴雨时应加密监测。3监测设计方案3.1监测网的建立监测网由监测站及监测点组成。3.1.1监测站的建立3.1.1.1监测站(基准点)的布置监测站(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水平位移监测在项目区外侧工业大道及瑞翔大道上设立3个观测墩JZ1~JZ3。沉降监测在项目区内及项目外侧工业大道及瑞翔大道上设立3个基准点JZ4~JZ6(见附图1)。3.1.1.2监测站(基准点)的建立水平位移基准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强制归心标,以减少仪器摆设产生的误差。如条件不符的情况下采用标准埋石。沉降基准点在项目区内项目外侧工业大道及瑞翔大道上敲击大头钉。标准埋石施工尺寸见附图2。3.1.2监测点的建立3.1.2.1监测点的布置监测点应均匀地布设在能全面能够反映各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且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又不影响构筑物的运行和美观的部位(如构筑物的四角或大转角处)。根据规范要求和各构筑物的特点,共布置32个监测点,其中水平位移监测点12个(编号为WY1、WY2、WY3……WY12)、沉降监测点20个(JD1、JD2……JD20)。详见附图1及表1和表2。表1位移监测点布置一览表 构筑物名称单位数量布置位置基坑防护墙个24抗滑桩连系梁的角点或受力相对集中地段;挡土墙受力较大及变形地段挡土墙的顶端;周边建筑物个8弧形地段及南北两侧各加密1个3.1.2.2监测点的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点采用预设小棱镜及结合Φ16mm的圆钢,对于墙体开裂部分,采用裂缝上、下各设一个的方法进行监测。沉降观测点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L”型钢埋设。3.2监测方法及精度3.2.1水平位移监测基坑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全站仪架设至基准点。以其中一点作为后视点,定向完成后监测第三点无误后。对墙体上预设的小棱镜及Φ16mm的圆钢进行坐标测量。以判断监测部位是否位移。挡土墙已经形成的裂缝用游标卡尺进行简易监测。裂缝的宽度及长度观测时精读至1mm,估读数取至0.1mm;3.2.2沉降监测基坑及四周建筑物的垂直位移采用水准仪仪进行监测。本工程位移监测等级设计为三等:基准点、观测点往返观测校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6mm,观测点测站高程中误差≤±1.0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0.8m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计差≤3.0m,读数至0.1mm。每次观测前均需从九疑大道联测项目区内的基准点。已判断项目区内的基准点是否发生沉降。在联测无误后,开始观测项目区内的沉降点。上述各项监测应由受过专门培训的监测人员实施。其中安排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2名。3.3监测年限和监测周期监测年限设计为1年。监测周期原则上设计为:待基准点、观测点埋好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然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基坑施工完成后,一周一次,持续观测一个月,随后每间隔半个月观测一次,持续观测三次。然后每间隔一个月观测一次,持续观测三次。遇持续降雨或暴雨后一天加密观测。观测中如突然发生大量沉降、各测点沉降量严重不均匀或建筑物出现较大裂缝等异常情况,应进行逐日或七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并及时向委托方汇报。根据相关规范,若连续两次观测的沉降速度<4mm/百天,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即可停止监测。若沉降仍不稳定,调整监测方案(延长监测时间)。4相关要求(1)为保证观测精度,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监测站)及被观测构筑物的沉降监测点的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2) 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