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课件.ppt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PPT课件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大纲要求】 【掌握】肝着、脾约、肾着的证治。 【熟悉】积、聚、榖气三者的鉴别。 【了解】热在三焦和大小肠有寒有热的病变。 【背诵】条文:7、15、16。 原文讲解 五脏病证 肝着 (7) 脾约(15) 肾着(16) 心伤(10) 癫狂(12) 一、五脏风寒 (一)五脏中风 【原文】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1) 【重点难点提示】 肺中风的症状。 【知识点精析】 风邪中于肺脏,肺气失肃降而上逆,故喘咳,眩冒;肺输布津液之职失司,则口燥;肺为水之上源,上源不清,水道不利故身肿重。 【原文分析】 口燥--风燥伤肺,津液被灼 而喘--肺气不降,清肃失权 肺中风 身运而重--肺失治节,气机不利 冒--浊阴上逆,清阳失降 肿胀--水湿外溢,浸渍肌表 肝病 【原文】 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4) 【重点难点提示】 肝中风的症状。 【知识点精析】 风邪中于肝脏,肝为风木之脏,风胜则动,故头目瞤,风袭肝经故胁痛,肝主筋,筋脉燥急;肝苦急,而甘可缓急,故喜食甘 【 原文分析】 头目瞤--风胜则动,风火扰动于肝 肝中风 两胁痛--肝脉布胸胁,肝气郁结不舒 行常伛--肝筋脉失养,牵强不舒 令人嗜甘--嗜甘以缓其急 【原文】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8) 【重点难点提示】 心中风的症状。 【知识点精析】 ①风邪中于心脏,风为阳邪,心为火脏,两阳相得则热盛。 ②热盛则热,故翕翕发热,壮火食气,故气耗体虚,身不能起。热盛消谷,但胃气不和,故心中饥,食即吐。 【 原文分析】 翕翕发热--火热阳邪相合,蕴郁蒸 越于外 心中风 不能起--正气被火气所食,气虚无 力以动 心中饥--化燥伤津,胃失濡养 食即呕吐--火热扰于胃,胃失和降 【原文】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13) 【重点难点提示】 脾中风的症状。 【知识点精析】 风中于脾脏,脾主湿,风湿相搏,风湿化热,则翕翕发热,形成醉人;湿性粘滞,气机不利则短气,腹中烦重;上下眼胞属脾,风胜则动,故皮目瞤动 【 原文分析】 翕翕发热形如醉人--为中风在表 脾中风 腹中烦重--湿邪停滞于里 皮目瞤瞤--眼胞属脾,风淫于外而气 阻于内 短气--脾不运湿,气机阻滞 (二)五脏中寒 【原文】 肺中寒,吐浊涕。(2) 【重点难点提示】 肺中寒的症状。 【知识点精析】 正气不足,寒邪入中,阴寒伤阳,胸阳不布,津液不输,故口燥、气喘。肺失肃降,鼻窍不利,口吐浊涕。 【原文分析】 肺中寒--肺脏感受寒邪。 吐浊涕--胸阳不布,津凝成痰浊。 【原文】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5) 【重点难点提示】 肝中寒的症状。 【知识点精析】 肝主筋而司运动---寒性收引则筋脉不伸,两臂不举 肝脉循喉咙络于舌本---津血不能上润于舌,故舌本干燥 肝中寒邪 肝脉上贯胸膈---脉络凝闭,故胸中痛,不得转侧 肝气郁结---喜太息 肝病横逆犯胃---食不运化,食后即吐 【原文】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9) 【重点难点提示】 心中寒的症状及其预后。 【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