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九章.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九章

传播学概论 主讲教师:卢明波 副教授 呼伦贝尔学院信息科学分院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如语言、文字等等。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如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等。 这两种含义指示的对象和领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一种意义上的媒介,都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麦克卢汉 2、“媒介即讯息” 3、“媒介:人的延伸” 4、“热媒介与冷媒介” 5、 意义与局限性 二、媒介的社会影响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它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会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如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1、“电视人”概念 2、“容器人”概念 3、新媒介的特点和性质 4、 “电子乌托邦”思想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 卢因(Kurt Lewin 1890一1947)是德国犹太人,原柏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逃亡到美国,在艾奥瓦大学任教,卢因的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把关人”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传播学者怀特把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提出了把关(gate-keeping)模式。 怀特的“把关”模式 怀特认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并且只强调了编辑的把关人作用。 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新闻的选择受到新闻制作中的业务标准和新闻传播中的市场标准的制约,如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新闻价值,即对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所做的价值判断。 新闻要素,即构成这种价值判断的各种因素。 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的研究,揭示了新闻报道具有宣传性,即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 新闻要素 1、时间跨度(日报、周报) 2、强度或阈限价值(重要性、震动性) 3、明晰性(意义) 4、文化接近性(趣味性) 5、预期性(预料) 6、出乎预料性(不同寻常) 7、连续性(持续) 8、组合性(相关性) 9、社会文化价值(个人、群体素质) “把关”的实质 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市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第九章 作业 一、课后习题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 二、阅读施拉姆传播学第五章,并写读书心得。 三、写案例分析,案例在《卢克资源》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批评家,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麦克卢汉的事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0年代是他的成长期,热衷于文学批评,其重要成果是《机械的新娘》(1951);50年代是他的转化期,他接受了英尼斯的学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之中,并编辑了《探索》杂志;60年代是他的成熟期,致力于传播研究,相继出版了《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1962)、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①、《媒介即是讯息》(1967,与昆廷·菲奥尔合著)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摩、是逆风》(1967)等书。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评论说:《媒介通论》这本书是十年来争议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甚至认为:“麦克卢汉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以来最主要的思想家。”《生活》杂志则称该书为“电子时代的先知”。相反,旧金山大学校长早川一荣则针对麦氏的代表作《媒介就是讯息》,发表了观点截然相反的著名评论《媒介并非讯息》。《媒介通论》的编辑在与麦氏交谈中一语道破该书引起争议的重要原因:“你所写的东西有75%是新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