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PPT.ppt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PPT.ppt

  1. 1、本文档共1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考护理学基础第十九章.急救与重症监护PPT

(二)用物 (三)操作方法 成人:40~50Kpa 小儿:13~30Kpa 核对解释 携用物至床前,核对床号、 姓名,说明目的,取得合作 装表连接 将流量表插入床头中心管道 供氧装置插孔内,湿化瓶盛蒸馏 水或冷开水1/3~1/2满,连接好湿 化瓶。 清洁鼻腔 ·检查鼻腔黏膜及通气情况 ·棉签蘸水清洁鼻腔 ·连接鼻导管 调节流量 打开流量表,根据需要 调节好流量,鼻导管蘸水湿润 并检查鼻导管通畅。 ?插管固定 将鼻导管轻轻插入双侧鼻 孔约1㎝,再将导管绕过耳后, 固定于下颌处,松紧适宜,用 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向病人及 家属说明用氧期间不可自行调 节流量。 整理记录 整理用物归位,洗手, 记录用氧时间及氧流量,签名。 停用氧气 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流 量表,帮助病人清洁鼻部,舒适 体位,嘱休息。取下氧气表, 整理用物归位,记录停用氧气 时间。 吹尘、换卡 钢瓶氧气吸入操作 用物 核对解释 推氧气筒、携用物至床 前,核对、解释,说明目的, 取得合作 清洁鼻腔 选择通畅的一侧鼻孔, 棉签蘸水清洁鼻腔 连管调节 连接橡胶管和鼻导管, 打开流量表,根据需要调 节流量 插管固定 鼻导管蘸水湿润并检查是否 通畅.测量插管长度,鼻尖至耳垂 的2/3,轻轻插入,无呛咳,用胶 布分别固定于鼻翼和面颊部。安 全别针固定胶管.向病人及家属说 明用氧期间不可自行调节流量 整理记录 整理用物归位。洗手, 记录用氧时间及氧流量,签名 鼻塞法 将鼻塞连接在供氧装置胶 管上,检查是否通畅,调节好 流量,轻轻插入鼻孔,固定。 鼻塞大小以塞住鼻孔为宜。 将面罩连接在供氧装置 上,流量调至6~8L/min, 接好氧气,将面罩置于病人 口鼻部,固定。 面罩法 将氧气接于头罩氧气进孔处, 将病人头置于头罩内,适用于新生 儿、婴幼儿供氧。头罩与病人颈部 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呼出的 二氧化碳再次吸入。长期给氧不会 产生氧中毒。 头罩法 氧气帐法 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处, 将病人头胸部置于氧气帐内 给氧。因设备复杂,造价高, 仅用于烧伤和新生儿抢救。 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目前医院使用的有大、 中、小型氧舱。由手术舱、治疗舱和过渡舱组成,可同 时容纳数十人治疗。中型舱多为一舱二室四门式,可同 时容纳数人治疗或进行急救。小型舱亦称单人氧舱,只 能容纳1人治疗。高压氧舱通过向舱内输入高压氧或高压 空气,使舱内形成一个高压环境,病人在舱内吸氧治疗, 增加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储量。高压氧治疗必须经过加压、 稳压吸氧、减压三个阶段。工作人员可与病人对话联络, 还可通过窗(孔)观察病人反应。高压氧可以治疗一氧化 碳中毒、急性减压病等100余种疾病,也可对老年人进 行保健治疗。 高压氧仓 (五)氧疗副作用 氧中毒:肺实质性改变—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28%,最大安全浓度40% 肺不张:肺泡内氮气被置换—控制吸氧浓度,鼓 励翻身排痰 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滞留所致—以缺氧或低流量 吸氧维持呼吸,Pso2维持在60mmHg即可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①防震:搬运时应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②防火: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源5m。③防热: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距离暖气1m以上。④防油: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避免引起燃烧。 2.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氧气时应先分离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上,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3.用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缺氧改善情况及用氧装置是否完好。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5 kg/ cm2,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杂质进入氧气筒内,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分开存放,以便及时调换,并避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速度。 氧浓度和氧流量计算公式 吸氧浓度(%)=21 + 4×氧流量(L/min) 氧流量(L/min) 1 2 3 4 5 6 7 8 9 氧浓度(%) 25 29 33 37 41 45 49 53 57 二 吸痰 适用于 (一)吸引器 构造 血液循环受影响表现 伤者手部或皮肤苍白-转为灰白或蓝色 皮肤得冰变冷 局部赶到刺痛或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