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课件共61张.ppt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课件共61张.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课件共61张.ppt

(宋诗)送 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杜鹃)在古诗中一般通常作为怎样的意象?这首诗中“子规”的形象与通常的有什么不同? “子规”在古诗中通常是孤寂、哀愁的意象,而在本诗中却是对一个美好事物执著不懈的追求的形象。 读意象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①看序: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②注释的暗示: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你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暗示你本诗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句,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暗示你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有时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你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很多情况下这些因素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解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读注解 (2013年课标卷Ⅰ)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联系注解①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你能推知本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2、(高考题)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注解①指出本词是从“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开始的,再联系陆游的生平经历、诗词创作的特色,我们可以推知本词蕴含了作者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以及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之情。 2、【解析】词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表现手法上属于用典。试题要求回答用典的作用,再结合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 登幽州①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②,后不见来者③。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①登幽州: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②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③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从注解中你能说说这首诗可能包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吗? 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愤慨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借题解文) 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看题干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指撰著授徒。 高考题: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题干中“傲岸之气”四个字给我们理解诗歌指明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再结合注释②就不难弄懂诗中表现了作者久历沧桑后的从容自信和对一切艰难都无所畏惧的气度。 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佛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