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f-net 2011年数据分享.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if-net 2011年数据分享

小 结 一系列研究得出关于光滑念珠菌的重要结论有: 光滑念珠菌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 对唑类耐药的菌株也有可能对棘白菌素类耐药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光滑念珠菌的检出率显著地升高 与检出率不同的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光滑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减弱 抗真菌早期治疗的药物选择原则 除了要考虑不同部位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因素外,抗菌药物要有效的控制感染,必须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 决定药物组织浓度(即影像药物的分布)的因素包括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以及透过体内各种特殊屏障的能力 此外,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 AmB LAB 氟康唑 伊曲康唑a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蛋白结合率 % 95 95 10 99.8 58 97 99 脑脊液穿透率 % 0-4 5 60 10 60 5 5 眼组织穿透率 % 0-38cd 0-38cd 28-75cd 10c 38c 0c 1d 尿液穿透率 %e 3-20 4.5 90 1-10 2 2 2 8年制《药理学》教材.第1版 Dodds-Ashley ES,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6;43(suppl 1):S28-39. 抗真菌早期诊疗流程 对于尚未确定菌种或由于条件有限无法鉴定菌种的患者,早期治疗是抗真菌治疗的难点和重点 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以及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尤为重要 需要抗真菌早期治疗但尚未明确菌种 选用氟康唑 选用其他药物 有效 有效但不理想 无效 足量足疗程 增加药物剂量 鉴定结果菌株对氟康唑敏感 可降阶梯换用氟康唑 足量足疗程 换药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遵循卫生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2011年最新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氟康唑(静脉剂型) 米卡芬净,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静脉剂型) 泊沙康唑,阿尼芬净 氟康唑(口服剂型) * 具体到引流液标本的菌种分布情况,研究显示,引流液标本共分离得到112株菌株,其中,白念珠菌分离率最高,达56%,位居第一;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 * 研究显示:近平滑念珠菌会导致部分导管相关性BSIs的院内爆发; 原因如下: 参考文献 1. 杜艳等.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9;37(1):67-71. 2. Duncan M, et 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04;10(6):1074-81. * 近平滑念珠菌比其它念珠菌更容易在导管和其它植入装置的表面和腔内形成大面积的生物膜,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导管病人应该首先去除该装置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生物膜形成的菌种对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而且,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在院内感染爆发的菌落中比散发的明显增多(p0.0005)。 … The outbreak strain 167 produced more biofilm than the University Hospitals’ isolates (p 0.0005 for comparison of dry weight values of 167 vs. all others), which indicates that outbreak clonal isolates had a higher ability to form biofilms. * 而且,国内的数据同样与IDSA指南的结论一致; 这是2001-2009年中国5家医院氟康唑对近平滑念珠菌的耐药率分析,结果显示:氟康唑对近平滑念珠菌始终保持低耐药率。 参考文献 Data on file. 那么,为何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增长如此迅猛,除了它自身的嗜导管特性之外,人们发现,近平滑念珠菌血症的发生还与一些药物的使用相关; 自从卡泊芬净用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以来,与两性霉素B相比,显示出了高效、低毒的优势,同时也可有效治疗耐三唑类药物的念珠菌感染。但是,有研究报道卡泊芬净治疗可导致念珠菌感染的爆发; …Since the echinocandin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candidiasis, they have provided a highly effective, less toxic therapy compared to amphotericin B and also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herapy to azole-resis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