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归责理论对台湾地区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法律法规分析].pdfVIP

客观归责理论对台湾地区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法律法规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观归责理论对台湾地区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法律法规分析]

· 13 · 客观归责理论专题 客观归责理论对台湾地区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 以台湾地区 “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5992号判决为例 张丽卿 摘 要:客观归责理论形成于德 国。1990年代初 ,台湾地区刑法学界开始介绍客观归责 理论 ,虽然未必成为主流,但在刑法学的研究上 引起很大的重视。相对于此,台湾地 区司法实 务由于长期受相当因果关系的影响,客观归责理论的运用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且是从各级法院 的第一审开始。台湾地区 “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5992号判决突破相 当因果关系说的束 缚,大胆采用客观归责理论,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法律学说从外国引进,能否在本 土生根 ,是测试这个外 国学说是否良好的指标 。台湾地 区 “最高法院”虽然 已经接受客观归责 理论,但是否可能取代相 当因果关系说而成为实务的主流 ,还需要后续的观察。 关键词 :客观归责;因果关系;风险实现 中图分类号:DF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30(2009)05—0013—18 月Jl 吾 自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 ClausRoxin在 1970年提 出客观归责理论 (DieLehrevonderobjektiven Zurechnung)后,历经彼邦学者几十年来的讨论及增补,客观归责理论在德国刑法学界俨然成为通说,成 为评价结果犯的客观构成要件的必要要素。 该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引进我 国台湾地区,开始由具有留德背景的学者,如黄荣坚、许玉 秀、林东茂、张丽卿、陈志龙等人纷纷展开介绍;尔后,更有许多学者,如李圣杰、林钰雄、陈志辉、柯耀 程、蔡惠芳、黄惠婷、蔡圣伟等人,陆续以客观归责理论运用于具体个案的析论。②原则上,该理论被多数 学者所接受,⑨就连留日的学者陈子平亦给予其正面评价,他说:“客观归责论于判断危险之实现上,考 [作者简介]张丽卿,高雄大学财经法律学系教授、东海大学法律系合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1990--1999年问,这些学者陆续以专文介绍客观归责理论的来源及相关内涵,计有黄荣坚:《不作为犯与客观归责》,1991年 6月; 许玉秀:《检验客观归责的理论基础——客观归责是什么》,1994年 2月、5月、1997年9月;林东茂:《从客观归责理论判断交通事故 的刑法责任》,1995年6月;张丽卿:《废弛职务致酿灾害的客观归责》,1995年 9月;陈志龙:《客观归责性》,1999年4月。 ② 2000年后,陆续有李圣杰:《风险变更之结果客观归责》,2001年 l2月;林钰雄:《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2003年 1O月;陈志辉:《客 观归责与 “回溯禁止”》,2004年3月;柯耀程:《客观归责》,2004年 10月;蔡惠芳:《因果关系之条件理论与客观归责》,2005年 5 月;黄惠婷 :《职业风险的客观归责》,2006年 5月;蔡圣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论因果历程偏离于现代犯罪论体系中的定 位》,2006年 10月等,陆续分析客观归责理论运用于具体个案的情形。 ③ 对客观归责理论提出质疑的是黄荣坚及柯耀程两位学者。他们认为:客观归责理论以风险实现为其核心概念,但是风险实现并不 具有实证意义的定义,风险实现有其解释上的困境。参见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上),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 366页及以下; 柯耀程 :《刑法概论》,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版 ,第 206页。 · 14· 北方法学 第3卷总第 17期 虑规范之保护 目的等,系带有浓厚的规范性、价值论色彩之理论,而与相当因果关系论有基本上的差异。 客观归责论之涵盖范围,已超越相当因果关系论、实行行为论等构成要件该当性之判断,而及于违法性 论 、过失犯论等。”④ 相对于此,台湾地区实务界长期以来受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影响与支配,“最高法院”甚至将该理 论采为判例见解,故当地方法院及高等法院采用客观归责理论判断因果关系时,大多不被 “最高法院” 所接受。唯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地区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