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概论 陈虹 3第三章1301.pptVIP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持人传播,这种新型传播形态的推出,恰好就应和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这二者的结合。 作为大众传播人际化与人际传播大众化的产物,主持人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人性或人际性。 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的介入,首先体现在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上,节目主持人以真实身份出现,并以第一人称主持节目时,与受众之间便形成了互动的双向交流形式,营造出一种人际交流的情境,成为媒介与受众之间情感及信息交流的纽带,使其显得亲切、随和、落落大方甚至诙谐幽默。 人际传播观念在主持人传播中的引入还带来了传受双方角色的变化,给传播模式由单一化向交互化传播的过渡提供了一个平台。 大众传播者“在提供信息满足受众信息要求的同时,给予受众一种人情味和亲近感,造成一个人与人相交往、相交流的情感流,从而使大众传播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艺术人生》《对话》 主持人传播与一般的人际传播的区别: 第一、存在形式不同。 主持人节目中的人际传播是建立在大众传播基础上的,或者说是融合了大众传播的人际传播。一般人际传播是单纯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只是两人或少数人参与,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性。 第二、传播主体不同。 主持人节目的人际传播中,传播者不是完全真实的自我。主持人虽然以“我”的身份出现。但是他代表的不是纯粹的“小我”,而是代表一档节目、一个电台或电视台、代表党和政府的“大我”。而传播学理论中的人际传播,传播者就是本色自我,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发牢骚骂人。 此外,主持人传播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角色通常是不转换的。主持人始终是节目的灵魂,他可以调控、引导嘉宾的言行和情绪。而一般的人际传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角色可以互换,因为在少数人之间的交流,偶发机会多,信息传受的方式不固定,所以接受信息的人,瞬间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人。 第三、内容不同。 主持人节目中人际传播的内容虽然可以包罗万象,但有特定的要求。节目传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内容要健康、向上,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一般人际传播的内容不受限制,只要是双方或一方感兴趣的内容就可以。 第四、传播的范围不同。 显而易见,一般人际传播的传播范围小,而主持人节目中的人际传播的范围则很广。因此一般人际传播内容容易保密,不易失控。而主持人传播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传播对象不受限制,内容不能保密。 第五、实现的功能不同。 由于主持人节目中人际传播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因此这种传播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大众传播的功能,比如认识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等。一般人际传播的功能是完成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的传递,随意性较强,并不直接显示社会功能。相比而言,它的功能是单纯的,自我的。 尽管大众传播可以和人际传播实现“联姻”,衍生出主持人传播这种新颖而独特的传播样式,但大众传播毕竟不能等同于人际传播,主持人传播虽然一定程度可以实现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情景再现,但主持人传播绝无可能也绝不应该完全照搬人际传播的全套作法。主持人传播的发展是大众传播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传播人际性的回归,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淡化大众传播的工具性而实现传受双方在传播关系中的对等。 有效的传播节目往往是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 ——塞弗林(美国大众传播学者) 综合思考题 1.怎样理解人际传播的“拟态”氛围? 2.简述个性化传播的意义,并结合实际谈谈其误区有哪些。 3.对象化传播具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4.非语言传播的基本手段有哪些?在应用时分别应注意什么? 5.在互动性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怎样的?试阐述其互动实现的方式。 参考书目 [1](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 [2](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年 [4]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谢 谢 第四节 全息化 一、全息化传播的含义 全息化传播,是指采用立体化的手法,全方位多层次地传递信息,甚至传递着信息之外的超信息。 主持人传播中的全息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上。 二、非语言传播的手段 1.体态语言 (1)手势 节目主持人的手势是以生活中使用的手势为主的。总体来说做手势是为了对重点句子的强调、辅助主题思想的表达,但也有不少情况表明,手势也可能成为表达的主体。 如“他有这么高”,用手势比着一定的高度 手势和语言之间有互相补充和转换的作用。 赵忠样介绍庐山景观时谈到“三叠泉”用手掌由高往低地停顿了三下。 手势还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在节目中双手自然分开、下垂,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不时辅以单手或双手的手势,潇洒自如、落落大方。双手十指交叉,或者双臂交叉,有些人把它看为表现自信的手势语言 中央电视台《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