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分析.docVIP

一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一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分析 贵州省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药剂科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通过对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病因、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在护肝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监护,患者抗结核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通过药学监护,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1.病史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咳嗽、气促20+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为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伴发热,最高体温达38.0℃,气促,于活动后明显。无胸痛、咯血、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抽胸水、抗痨治疗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以“多浆膜腔积液原因”收入呼吸内科。入院查体:T:36℃,P:78次/分,R:20次/分,BP:124/96mmHg。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上肺叩诊过清音,余肺叩浊,双侧语颤稍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胸部、腹部B超示右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入院诊断:多浆膜腔积液原因:1.肿瘤?2.结核?3.炎症? 2.药物治疗经过及药学监护 入院第1日,予以行胸水引流,完善胸水检查,明确胸水性质。入院第2日患者血生化示ALT:79.9U/L,AST:101.1U/L,血清胆红素正常,因患者于院外已使用过抗结核药10+天,药师询问患者,得知在使用抗结核药物之前的入院检查肝功能正常,考虑患者现在的肝功能异常为抗结核药物所致。因胸水回示为渗出液可能性大,结合患者病情予以诊断性抗痨治疗,治疗方案为:异烟肼0.3g Po.Qd.利福平0.45g po.Qd.乙胺丁醇0.75g po.Qd.吡嗪酰胺1.25g po.Qd.入院第3日,予以加用醋酸泼尼松片10mg Po.Tid.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同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入院第4日,停用吡嗪酰胺,复查ALT:59.5U/L,AST:57.4U/L。入院第6日,考虑患者为轻度肝损害,ALT、AST较前下降,可在保肝治疗前提下加用吡嗪酰胺,监测肝功能。入院第9日血生化示ALT:39.47U/L,AST:23U/L,予泼尼松10mg Po.Bid.减量口服。入院第12日患者出院,嘱患者出院后按时服药,同时加服硫普罗宁保肝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 3.讨论分析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肝、肾、皮肤、胃肠道、血液及神经系统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最为常见。该患者为一个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使用了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该患者使用的药物导致肝损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3.1 发病制剂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发生机制大致分为两类,即中毒性肝损伤和特异质性肝损伤。中毒性肝损伤为剂量依赖性的,可预测,药物大部分经细胞色素P450(CYP450)氧化还原代谢,此过程产生的亲电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谢产物通常与谷胱甘肽(GSH)结合而解毒。如过量服药或遗传性代谢异常,则代谢产物大量生成,耗竭肝内GSH,即发生肝细胞中毒性坏死。而特异质肝损伤为不可预见的,属于过敏反应,大多无剂量依赖性。药物代谢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与内源性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转变为具有抗原性的活性代谢产物,从而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肝损害。 3.1.1 异烟肼 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不属于超敏反应,但与患者的体质有关,是不可预测的。异烟肼代谢产物乙酰肼及肼被认为是大多数特异质者发生DILI的主要原因。乙酰肼在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下被氧化为活性中间体(乙酰偶氮或其分解产物乙酰正离子和乙酰游离基),该中间体与肝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破坏肝细胞[1]。或与GSH共价结合,耗竭肝内GSH,即可发生中毒性肝细胞坏死。另一代谢产物肼可直接与肝细胞发生过氧化反应引起肝损害。 3.1.2 利福平 利福平的肝损害机制尚不清楚。利福平属于大分子药物,主要经胆汁排泄,在有基础肝病时,易形成胆汁淤积性肝损害,程度与剂量相关[2]。与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相比,利福平的肝毒性较低。如与异烟肼合用时,不仅肝损害发生率增高,而且程度重。因其二者合用时,利福平在肝中去乙酰化,为异烟肼乙酰化提供乙酰基,加速异烟肼代谢。利福平有诱导肝药酶作用,使异烟肼代谢加快,从而使肝损害加重[2]。 3.1.3 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的肝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药物在肝脏蓄积有关。吡嗪酰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