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中庸之道》复习讲稿 苏教版.ppt

浙江省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中庸之道》复习讲稿 苏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中庸之道》复习讲稿 苏教版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2010年评卷例析】 1、正确引用《论语》的话给1分,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或“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也可给分。 2、写出或体现出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给1分。 3、具体表述出君子和小人不同在“道”或“志”或“义、利”方面的,给1分。 4、 表达流畅,给1分;若表述过于简单,表达分不给。 (二)文本回顾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 (1)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5、中庸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平 衡与和谐。而“折衷”是无原则地退让,是一种立场上的不确定。中庸思想有利于人与人交往之间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而又不会让人觉得是在退让。 6、折衷主义不讲究原则,而中庸之道是以仁为本,具有道德准则的处世之道。在现实中中庸之道是有所坚持,不像折衷主义,阿谀逢迎,没有主见,它能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 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析)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评)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谈)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把人分成了哪几类?你愿意与其中的哪一类交往?请结合上述语录,简要说说理由。 ①孔子把人分成五类:君子、狂者、狷者、小人、乡愿。 ②我愿意与君子交往。君子为人处事讲原则,“义之与比”“和而不同”,以仁义和礼为原则,不偏袒,不苟合,符合中庸之道,是一种温和主义; 狂狷者虽有其优点,但过犹不及,平衡得都不够好;小人“同而不和”,表面打得火热,但骨子里不和谐;乡愿先生不讲原则,是道德的破坏者。 所以,我愿意与君子交往。 孔子主张结交“狂狷”之人?你如何理解? “中行者”行事不偏不倚,适度有原则,属于道德修养达到一定高度的贤人,这样的人毕竟很少,我们常见到的往往是后面两种。(现实是什么) “狂者”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但流于冒进,不切实际;“狷者”清高自守,有所不为,但流于退缩,无所作为。 这两种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毛病,狂者太过,狷者不及。(为什么)  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这两种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而用 “中行”的标准来加以调节,使之不走极端而接近“中行”,并能扬其长弃其短,借鉴“狂者”的进取心,学习“狷者”的清高气节,(怎么做)这恰恰是对中庸之道的实践,体现了中庸之道和而不同、通权达变的原则。(这样做的原理或好处)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论语选读》复习之 中庸之道 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风》)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 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 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 题型例析 根据以上几则,请试着概括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内涵。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 当、不走极端。行为举止既不过头,又不欠缺,即道德规范上有所节制。 中庸之道不是不讲原则的,它以义、礼为标准,强调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