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与弊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与弊1

浅谈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与弊 初步提纲: ◎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定义 : 1、封闭式管理广义:就是以楼宇的整体为管理单位,用隔离体将楼宇(含附属场地)与外界分开,在管理范围内对进出楼宇区域的人员,车辆等流动性因素进行控制管理,并为业主用户提供周密细致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服务。 学校封闭式管理:所谓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学生全天不能随便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的短时间内(例如星期六)允许学生在课间出校活动.此种管理模式在中小学全日寄宿制学校里(尤其在农村)已相当普遍.有的家长来看望孩子,感觉如同探监一样,并称开禁之日为学生放风时间.所以该模式又被戏称为军事化管理、监狱式运作. 教育管理学定义:管理系统是由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并且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这种教育管理系统叫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们信誓旦旦地向人们保证过“封闭式管理”的种种好处: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消除社会种种丑恶现象或消极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等等。那么,“封闭式管理”给学生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1.它割断了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必要联系,限制了儿童的“生活世界”  教育本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并非学校所能单独承担。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与社会、家庭一样,只是其生活的场所之一,而且这一场所只有与其他场所保持密切联系,实现精神性的沟通与互补,才能保证学生生活的完整和人格的健全。但是,“封闭式管理”却高举利斧,将学校与社会及家庭一分为二。在学校这座孤岛上,学生与世隔绝,其生活世界被强行划定:生活中没有了旷野里清新的空气,没有了市井的嘈杂与社会的风云,全部的生活内容只有两个字--学习。人的发展的丰富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生活经验的丰富性。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建立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前提。“封闭式管理”剥夺了儿童生活世界中的社会部分与家庭部分,又怎能造就出健全的儿童?     2.“封闭式管”将学校变成了“军营”,扭曲了儿童的本性    什么是儿童?儿童是春天的使者和自由的象征。他首先是个“自然人”(卢梭语),天真而活泼。他是快乐的、舒展的,也是生机勃勃的。他探求于自然,好奇于社会。完整地体验真实的美好生活,与周围世界建立起全面的联系,应是儿童的基本权利。然而,“封闭式管理”把学校变成了“军营”,将这一切击得粉碎!军营是人类绝对制度化的产物,在这里,等级代替了平等,自由被让位给服从,个人被完全交给集体,所有的人均以“匿名化”的方式存在。“封闭式管理”下的学校就像是一座“军营”,一切都在监控之中,把儿童安置在固定的轨道中,时间被排好,空间被划定,让儿童绝对遵从于学校及其纪律。学校不再是本我的家园,不再是儿童放飞自己的福地,而是成为了快乐的剥夺者、儿童世界的主宰者。儿童入学后不久,先前对学校的憧憬大多为恐惧所取代,他们不再舒展,更失却了天真与烂漫。教育的民主丧失殆尽,学生被管束得宛若垂暮的老人。学校到底凭什么将儿童抛掷于牢笼,教的权力凭什么如此扩张,以致剥夺儿童的生存自由?    英国教育家威尔逊指出:“如果你追求主人-奴隶制度,你只需要一些规则和鞭子;如果你追求自由,你就需要各种复杂的机制和交往的环境--信息、选举、争论、程序、规则等的有效性。”“封闭式管理”下的学校只拥有规则和鞭子,它还能追求什么呢?救救孩子!鲁迅在近百年前所发出的呐喊似乎不仅是对当时时局的抨击,而且更像是专门为今天的教育准备的!    能否换一种思路?    近20年,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的多元化,社会冲突、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确实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也确实令人担忧。“封闭式管理”的倡导者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其初衷是好的,但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是否非要靠“封闭式管理”不可,“封闭式管理”又是否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换一种思路。?    “封闭式管理”的倡导者假设,“封闭式管理”使儿童与家庭生活相分离,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实践证明,并不是家庭生活就不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关键取决于家长的教养方式;“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也并不一定就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些实行“封闭式管理”的贵族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优厚的保育化环境,反而养成其生活的优越感与依赖感,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现象)。更重要的是,生活自理与儿童的自律相联,而真正的自律应以自由为前提,封闭式条件下的强迫性自律不是真正的自律。靠封闭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也无法养成儿童的生活自主性的。因此,学校必须走向开放。    在如何对待社会问题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的问题上,也应换一种思路。以前我们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