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课件3.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①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②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这段话深刻地表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唯物史观的建立,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统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2005年发布的《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说明: 我国水资源紧缺且污染严重,河流断流,湖泊退化,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66.7%,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均遭不同程度的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亿多人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 大气环境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80%,2亿多人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环境中。 生态安全令人担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1%,土地沙化、酸化、盐渍化问题严重,耕地持续减少,质量不断退化;草地、森林、湿地生态功能衰退,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森林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湿地大面积消失;外来物种入侵、物种资源流失问题都很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 2007年5月份在华东发生了太湖蓝藻事件。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当地大规模发展化工业和轻工业,造成湖水污染,使200万人的生活用水中断。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政治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个体意识是对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 群体意识是一定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 ②就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低层次、不系统的社会意识,如,人的情感、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形成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 社会意识形式又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是通过 塑造生动、具体的 感性形象来反映社 会生活并表现作者 审美评价的一种意 识形态。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和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宗教观念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的虚幻的反映。

文档评论(0)

mmc566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