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楹联的修辞(教材).docx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楹联的修辞(教材)

PAGE  PAGE 119 封面: 东营区楹联协会2014年楹联创作培训班 对联讲稿(草稿) 时间:2014年9月16——18日 地点:东营区一中报告厅 对联讲稿(草稿) 第一章 对联概说 对联探源 对联,亦称对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有上下两联组成。对者,是以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包括字数、结构、词性、平仄)构成了对联的外延;联者,是以上下联之间紧扣同一主题,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同一内容,构成了对联的内涵。这种特殊形式,语句言简意深, HYPERLINK /view/34241.htm \t _blank 对仗工整, HYPERLINK /view/641.htm \t _blank 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道的特点。 对联是从对偶句脱胎而来,而对偶句又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早的文学??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对联的探源中,众说纷纭,五代后蜀孟昶说: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唐朝说:五、七言律诗定型于唐,律诗的颔、颈两联就是对联的前身;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他以 HYPERLINK /view/15125.htm \t _blank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HYPERLINK /view/1394381.htm \t _blank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HYPERLINK /view/25702.htm \t _blank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 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 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 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 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 四猛(孟)初开。 回回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回辟恶, 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 HYPERLINK /view/8183443.htm \t _blank 藏埋。 门书左右,吾傥 HYPERLINK /view/5169102.htm \t _blank 康哉! 西晋说:相传晋时颖川人荀隐(鸣鹤)、陆云(士龙)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 陆士龙拱手说:“云间陆士龙。” 荀鸣鹤回答:“日下荀鸣鹤。” 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就成了我国最早的通名联。汉朝说:东汉孔融“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联语常为后人引为佐证。甚至于先秦说: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易经》)等等。更早论说者亦有,联坛亦多有人称古时桃符为对联前身。对联的探源到现在依然是联界讨论的话题。笔者有一副关于造酒起源探秘的对联,拿到这里映照联源探秘可能有着类似的效应: 旧事翻来,第一窖原宗难觅; 新坛开启,五千年老味飘飖。 我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 HYPERLINK /view/195266.htm \t _blank 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HYPERLINK /view/4102.htm \t _blank 易经》 HYPERLINK /view/1348853.htm \t _blank 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  跛能履。”(《履》卦“六三”) 《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 HYPERLINK /view/1044887.htm \t _blank 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 HYPERLINK /view/372897.htm \t _blank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 HYPERLINK /view/2267513.htm \t _blank 各从其类也。”(乾·文言传) 成书于 HYPERLINK /view/27145.htm \t _blank 春秋时期的《 HYPERLINK /view/4976.htm \t _blank 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 HYPERLINK /view/993331.htm \t _blank 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 HYPERLINK /view/120672.htm \t _blank 连珠对、 HYPERLINK /view/8569935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