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doc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黄绪战 《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一、兵圣孙武 孙武,字长卿,人们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博兴北),生卒年月不祥。孙武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军事制度得以健全与发展,在上层社会中逐渐形成尚武习俗,尤其孙武从小生长在一个善于带兵作战的家族,为其学习、继承和总结前人的军事学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孙武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春秋末期的齐国,正处于田、鲍、栾、高“四族谋为乱”的阶段,不愿做齐国卿大夫之间倾轧牺牲品的孙武投奔到了吴国。他专心研习兵法,以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赞誉,“卒以为将”。从此,孙武在吴国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为吴国的崛起和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功劳。他曾与伍员一起辅助吴王制定并实施“自强其力、待机而动、分兵轮番袭楚”的方略,达到了“疲楚”的战略目的。 公元前506年,吴王采纳孙武等的建议,率部千里奇袭楚国,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连续五战五捷,一举攻入楚国首都26城,使一个长期雄踞江汉争霸中原的头等大国丧失了争霸能力。而吴国则出现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地而称雄的局面。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 孙武的最终归宿,已不可考。据《孙子·计》篇的观点,“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武很可能在吴王杀掉他的好友伍员之后,感到吴王夫差已经容不得忠臣,毅然归隐,死于吴国灭亡(公元前473年)之前。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各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各篇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计》篇:这是全书的总纲,概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主要论述和研究战争谋划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要点有: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能择人而任势。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明君贤将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兵法》按现代军事学重新梳理,可概括为三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战争观和战略思想(关于宏观上、总体上的问题)。战争观是任何军事理论和哲学理论中都必须包含的基本的东西。孙子的第一个战略思想就是“慎战”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把战争提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第二个战略思想是注重实力建设。孙子强调,“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第三个战略思想是追求“全胜”,强调的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尽量少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胜利和利益;第四就是一旦要打就力求速战速决。进攻速胜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主要的军事传统,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他跟老子的军事思想正好是一种补充,老子讲的是以柔克刚,后发致人,更多的是讲防御;而《孙子兵法》讲的是先发致人。 第二个板块,是孙子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术原则。第一,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孙子兵法》里面所有作战思想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也就是说要调动敌人而不要被敌人调动。毛泽东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就是一个主动权的问题,谁拥有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战争上的优势地位。第二,示形动敌。就是制造假象隐瞒真相,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这需要好多陷阱的,所以兵法续篇里讲“用而示之不用,能而示之不能”, “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总而言之是要制造各种假象来让敌人上当。第三,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第四,避实就虚,出奇制胜。打仗关键在于避开人家的强点,把握时机打击别人重要的又比较虚弱的地方。第五,兵者诡道,因敌变化。《孙子兵法》讲“兵以诈立”,军队打仗就要靠骗术来取得成功。他还强调千万不要重复使用同种战术,要努力做到因敌变化而取胜。当然,这很难,难就难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于突然的一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