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等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方向△.doc

浅议初等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方向△.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初等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 浅议初等教育民办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初中分校 叶盛富 一、中国民办教育的现状 民办学校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全国共有十万多所,在校生2500多万,教职工200多万,其中专任教师124多万。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民办学校进行了第一次洗牌,很多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的学校纷纷倒闭,也有一些因管理不善而倒闭的大学校,比如武汉私立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南洋教育集团等,当然这期间也兴办了很多新的学校,数量总体上不断增加。 温州是中国民办教育的排头兵,是办学的沃土。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陆地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经济发达,尤其是个体民营经济,异常活跃,以2008年为例,GDP2157亿元,人均28362元。各类学校3934所,在校生152.3万,教职工29.3万。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充分运用民间资金丰裕和市场机制灵活的区域经济优势,率先进行教育投资和办学体制改革, 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全社会办教育的发展路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温州民办学校从1985年乐清七里港高级中学创办开始,以保中间,放两头,活全局为办学思路,积极推进民办教育的改革试验,逐步形成了市场需求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和学校管理规范的民间办学特色,成为国内四种最富代表性的民办教育模式之一。至今共有民办学校1610所,在校生总数39.3万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25.6%。每4名温州学生中就有1名在民办学校读书,民办中小学一年为政府分担近1/5的财政负担。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温州民办教育仅基础设施投入就达到60亿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总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民办学校就达52所,温州国际育英实验学校等三所学校投资总额均已超过亿元。 二、民办学校发展的动力 温州的民办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期,未来何去何从,取决于动力的延续或缺失。结合具体情况,经过分析,从目前看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动力还是非常强劲的,取决于: 1、民办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与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相符合的。 中国教育现代化最主要的目标是国家教育走向“普惠、便利、经济(便宜)、充分和可选择”,达到人有所学,学有所教的全民教育目的。 (1)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就是朝以上这个发展方向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形成以“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时代背景的教育,核心是加强学校教育中的思想路线工作,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方法是搞大批判,走群众路线,破旧立新, 对外是封闭。文革期间,在以破坏和走向极端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全盘否定了前17年的教育成果,没有了学科教育,剩下的只有革命领袖教育的语录、大批判的檄文和教育革命的经验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的解放迎来教育的解放,在觉醒中重建教育,重建思想,西方大量的教育理论也涌进了中国,美国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苏联维果茨基和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关系论等,都极大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教育走向了繁荣,这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核心是提出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大转变的思想。教育部1998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核心是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并要求改变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制度,2001年6月7日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国52年来,第8次课程改革正式开始。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人文。 (2)发展民办教育是实现“学有所教”目标的必由之路。 “学有所教”就是要保障全体人民享有公平的、均等的教育机会,就是要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和增加多样的教育服务品种,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占到国民收入的7%,而我国才2%,而目前全国共有适龄受教育对象3亿2千多万,在当前的现实和国情看,单靠政府的财政能力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民办教育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解决了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现实,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教育将是由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来构建的。 (3)发展民办教育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公益性、公平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