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永德县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浏览.doc

浅析永德县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浏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永德县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浏览

PAGE PAGE 1 / 浅析永德县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 王朝莲 (临沧市永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677600) 摘要:通过对永德县稻瘟病发生流行及防治情况调查,深入分析影响全县稻瘟病发生危害因子,基本摸清永德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及其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稻瘟病 发生特点 治理对策 永德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西北部,境内海拔540-3504米,县城座于德党镇,海拔1580米,属南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96.1小时,年平均气温17.4℃,年均降雨量1283毫米 永德常年种植稻谷11万亩,大面积种植以单季中稻为主,低热河谷区以双季稻为主,同时种植有部分陆稻。稻瘟病[Ph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为当地稻谷常发病害,连年发生,近年来呈加重趋势。80年代以前,该病开始在本县零星发生,80-90年代,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年均发生面积为1.52万亩次左右,到2004年发生面积达3.95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6%,造成粮食损失201万公斤,2007年、2008年发生面积分别达4.32万亩次和4.51万亩次。特别是2007年,全县稻瘟病大发生,以穗颈瘟发生损失最重,一般轻发生病田损失率达8-10%,中等发生病田减产20-30%,重的达40-50%以上,绝收面积200多亩,造成粮食产量损失321万公斤,平均每亩损失74公斤,损失率达25%。 由于稻瘟病的发生危害,近5年来,造成直接粮食经济损失约1108万元,成为严重影响永德县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笔者对稻瘟病在本地区的发生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1 发生特点 1.1发生期早、流行期长 据测报记载双季早稻苗瘟最早2月上旬初见,本田叶瘟于4月下旬初见,5月下旬至6月下旬末流行,穗颈瘟于6月中旬初见,7月上旬至7月下旬初流行。单季中稻本田叶瘟于6月中旬初见,7月中旬末至8月下旬流行,穗颈瘟于8月上旬初见,8月下旬至9月中旬流行。双季晚稻秧田苗瘟于7月中旬至下旬流行,叶瘟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流行。如此早、中、晚的叶瘟→穗瘟→苗瘟→叶瘟连续交替流行,流行期长达4个月之久(见表1)。 表1 各稻区稻瘟病发生流行时期 始见期(月/日) 发生流行期(月/日) 叶瘟 穗瘟 苗瘟 叶瘟 穗瘟 早稻 4/20 6/13 2/5 5/20-6/30 7/1-7/31 中稻 6/14 8/10 4/24 7/20-8/31 8/30-9/20 晚稻 8/10 9/25 7/20-7/31 8/20-9/20 - 1.2发生面广 全县十个乡(镇)水稻种植区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2007至2008年发生面积分别为4.32万亩次、4.51万亩次,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0%、43%,其中穗颈瘟发生面积占有较大比例。(见图1)。 图1 2000-2008年永德县稻瘟病发生面积统计 1.3危害严重 近年来,稻瘟病发生均以穗颈瘟为主,叶瘟的危害损失的较轻,且穗颈瘟的发生流行,直接造成粮食减产,损失十分严重(见图2)。据历年监测调查资料统计,双季早稻叶瘟病田一般平均病叶率33.2%,病情指数15.2。老病区病情严重的平均病丛率100%,病株率100%、病叶率81.3%,病情指数43.3,平均病穗率37.5%,严重的达89.4%,空瘪率55.9%,2007年德党镇忙干村尹德光农户、户乃村刘国青、王林忠,小勐统镇的杨体荣、赵金红等农户,由于穗颈瘟的发生,导致产量绝收,全县绝收面积达200多亩。 图2 永德县2000-2008年因稻瘟病粮食损失情况 2.影响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因素分析 2.1气象 温、湿度和降水等气象因素对稻瘟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循环有密切的关系。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穗颈瘟的流行还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在抽穗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水稻抗病性降低,该病发生严重。 气象资料表明,永德县历年6、7、8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0.6℃、20.9℃、21.5℃,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60.6mm、209mm、174mm,相对湿度为8 2007年6、7、8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1.3℃、20.6℃、20.9℃,月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18.3mm、201.3mm、304.9mm,降雨日分别为24天、30天、29天,几乎全月都为雨日天气,相对湿度均在81-85.9%之间。2008年6、7、8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0.3℃、20.5℃、20.7℃,雨量分别为223.7mm、232.8mm 7-8月是永德县单季中稻营养生长转为生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