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层地质年代与相应动物的关系.doc

不同地层地质年代与相应动物的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地层地质年代与相应动物的关系

1. 古生物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古今生物的时间界线一般以全新世(一万年左右)为界。 2. 化石 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因此,化石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征、必须保存在地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 =============================== ========================= 不同地层地质年代与相应动物的关系 1.太古宙 仅见原始的显微生物遗迹、藻类、菌类,如在南非发现的巴伯顿古球菌(南非翁弗瓦赫特群巴伯顿绿岩带中的炭质燧石中所发现)和在西澳大利亚瓦拉乌纳群微化石——丝状,似菌落放射丝状的集合体,及单细胞球状体,其年龄为35亿年。 近年在格陵兰变质岩中发现有机炭微结构(38亿年)是最早的生命记录。 太古宙岩石大都经历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化,均属于变质岩,且变质程度较深。顶界为2500Ma。 2.元古宙 元古宙岩石变质程度相对太古宙要轻微得多。在新元古纪地层中出现了未变质的或轻微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顶界年龄值为543 Ma,底界年龄值为2500 Ma。 元古宙的生物,早期以大量藻类为特征,晚期出现了海绵、放射虫、水母、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生物也更加多样化了。例如:8亿年前的淮南动物群,6.8亿年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 3.前寒武纪地史小结 寒武纪大约开始于距今543Ma前。 距今3800 Ma——到距今543 Ma的前寒武纪这段漫长的地质史,称作为前寒武纪(为非正式地质年代单位)。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记录相应地称为前寒武系,其中富含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多种矿产。 由于前寒武纪地层形成的时间久远,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的影响。所以,其内部的时代划分、命名和分界时限,长期存在着争论。 现基本公认:距今2500Ma作为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分界。 4.寒武纪 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文名称,此地研究寒武纪地层最早,在我国寒武纪大部分为海洋环境,大多数地区都是海相地层。 寒武开始,生物就十分繁盛,其中以三叶虫最为丰富。 笔石最早出现于中寒武世; 原始的脊椎动物无颌类出现在晚寒武世; 著名的动物群有梅树村动物群、澄江动物群。 5.奥陶纪 奥陶纪是地史时期海侵范围最广的纪,我国奥陶纪石灰岩分布广泛,中、晚奥陶世是火山活动、气候分异时代。 中奥陶世晚期的太康运动使中国华北地台整体上升,直到晚石炭世才有沉积。 奥陶纪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极盛的时代,主要包括腕足、珊瑚、鹦鹉螺以及古杯类、腹足类、苔藓虫等。 6.志留纪 志留纪是地壳运动、古地理特征、生物群面貌发生变革的时代,一些大洋消失,晚期出现了分布广泛的陆相或半陆相沉积。 志留纪晚期出现了具颌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各类无脊椎动物继续繁盛,但三叶虫开始衰退。 由于加里东运动使陆地面积扩展,志留纪晚期在滨海低地沼泽中出现了原始维管动物——裸蕨,标志生物征服大陆的开始。 7.泥盆纪 中国泥盆纪北方为浅海,有火山活动,中部地区是古陆剥蚀区,南方为一片浅海。 生物界陆地植物繁盛; 海生无脊椎动物继续昌盛——鱼类时代; 原始的两栖类(鱼石螈)出现于晚泥盆世(D3),它们是总鳍鱼类登陆演化而来。 8.石炭纪 中国石炭系分布广泛,并产有丰富的煤、铝、锰、铁等矿产。 陆生植物进一步发展,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而与森林密切相关的昆虫类也达到空前繁盛。 海生无脊椎动物有珊瑚、腕足类、蜒类、牙形石等。 陆生脊椎动物中两栖类占有统治地位。 原始爬行动物(林蜥)在晚石炭世出现,是生物进化史上又一次飞跃。 9.二叠纪 该地层出露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西坡彼尔姆城,由于该地层在德国二分性十分明显:下部红色岩系(赤底统),上部镁质灰岩(镁灰统),所以译为二叠纪。 二叠纪期间各板块大陆逐渐靠拢,以致在二叠纪末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联合大陆(泛大陆),围绕泛大陆是统一的泛大洋。 中国二叠系南方为海相沉积,北方为海陆过渡相到陆相沉积,沉积类型多样,普遍含煤。 生物界在二叠纪也发生重要变革: 早、中二叠世植物界仍以蕨类为主,晚二叠世出现了大量的裸子植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以蜒、腕足、珊瑚、牙形石、菊石为主,但到二叠纪末,三叶虫、蜒、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等灭绝,腕足类数量剧减。 脊椎动物进一步发展:两栖类保持昌盛,爬行类开始发展。有人将石炭二叠纪称为两栖动物时代。 10.古生代与聚煤作用 古生代是显生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