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叉技术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交叉技术规范

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159226028" 1 公路穿越保护套管设置 PAGEREF _Toc159226028 \h 2 HYPERLINK \l "_Toc159226031" 2 管道内支架设置 PAGEREF _Toc159226031 \h 2 HYPERLINK \l "_Toc159226034" 3 公路穿越保护套管规格的选择 PAGEREF _Toc159226034 \h 3 HYPERLINK \l "_Toc159226035" 4 其它 3 1 公路穿越保护套管设置 管道穿越大车道时,不需要加保护套管,但管道埋深要求管顶距路面不低于1.0m。穿越砂石路时采用钢开穿越方式,穿越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表处、沥青碎石路时采用钢顶穿越方式。其余道路及先敷设管线后建设道路的管线加保护套管即可。 单井管线根据管径规格、管道走向等可以采用单管、双管或多管穿越,相应地设单管保护套管、双管或多管保护套管,站间管线要求设单管保护套管。 2 管道内支架设置 2.0.1 站间管道设独立的单管保护套管,套管内设管道内支架,设置方式参见公路穿越通用图通集-25216/3 支架详图支Ⅰ-1,管道内支架的型号、规格、数量见相关项目设料表。安装距离的选择:套管两端各设一个支架,相邻支架的距离为2.0m。 2.0.2 其它管道及单井管线管道支架设置参见公路穿越通用图通集-25216/3支架详图支Ⅰ-2、支Ⅱ及支Ⅲ,配套料已开列。 2.0.3 公路穿越通用图集-25216材料表中所开料按9m路基,垂直穿越施工开列,若路基宽度或穿越夹角不为90°时,可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对设料进行合理增减。 3 公路穿越保护套管规格的选择 3.0.1 套管(一般是混凝土管或钢管)内径一般应大于穿越主管线的外径约100~300mm,可根据穿越主管、保温层厚度及支架高度计算选择套管规格。套管端部伸出路基坡脚外不得小于2m。一般情况下,管线应尽量垂直于公路穿越,如需斜穿,其夹角不小于60°。根据保护套管(或穿越主管线)的受力,通过强度计算和稳定计算确定套管(或穿越主管线)的壁厚。 3.0.2 常用套管规格(钢套管) 1) 开(顶)Ⅰ 套管 φ273×7; 1) 开(顶)Ⅱ 套管 φ325×7; 2) 开(顶)Ⅲ 套管 φ426×7; 3) 开(顶)Ⅳ 套管 φ529×7; 4) 开(顶)Ⅴ 套管 φ720×10; 5) 开(顶)Ⅵ 套管 φ820×10: 6) 开(顶)Ⅶ 套管 1020×10。 3.0.3 常用套管规格(混凝土) 1) 开(顶)Ⅰ 套管 φ500; 2) 开(顶)Ⅱ 套管 φ750; 3) 开(顶)Ⅲ 套管 φ1000; 4) 开(顶)Ⅳ 套管 φ1250; 5) 开(顶)Ⅴ 套管 φ1500。 3.0.3 道路技术参数见表3-1 表3-1 道路技术参数表 参数 名称 路面形式 路面宽(m) 路基宽(m) 路基坡脚宽 进井通道 土路 3.5 3.5 边坡比1:1.5 通井路(低洼地) 土路 4 4 边坡比1:1.5 水泡子井通井路 砂石 3.5 6 边坡比1:1.5或1:1.75 井排路 沥青表处 3.5 6.5 边坡比1:1.5或1:1.75 进站路(4m宽) 沥青表处、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 4 6 边坡比1:1.5 进站路(6m宽) 沥青表处、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 6 8 边坡比1:1.5 4 其它 穿越公路根据道路状况采用顶管施工或开槽施工方法。穿越套管如果采用钢管时,应该做内外防腐。 穿越管段不能设置弯头及任何形式的曲线。当采用开槽施工时,要注意防止穿越管段的不均匀沉降,必须在敷设管线或套管前在所开的槽内将素土夯实,打好基础,再敷设管线或套管。一般是在夯实的素土上铺200mm厚的工程砂,再铺300mm的碎石,使总厚度不小于500mm。对有地下水或稀泥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降。采用无套管明挖沟埋穿越管段,回填土必须压实或夯实,防止沉降危害管道。路面恢复应按公路管理部门要求,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的要求。为了减少管线和套管之间的摩擦,在管线上应该设滑动支架。套管两端与主管之间应用耐久绝缘材料密封。设计时还应该校核套管(或穿越主管线)的强度及稳定性。 公路穿越图集及设料详见通集-25216 。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