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精神分析疗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精神分析疗法

第三章 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弗洛伊德早年用催眠术治疗癔病时,发现来访者把很久以前早已遗忘的心理创伤事件再现出来,同时伴有生动的情感表露,事后病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就是说,从病人的潜意识中挖掘出早期心理创伤并加以消除,病症就能得到治疗。弗洛伊德从而引出潜意识概念和压抑概念,认为心理冲突深藏在潜意识中,要通过启发病人谈话并做深入观察,让病人通过自由联想和对自己作深入分析的内省来找出致病原因,然后进行治疗。 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区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Conscious)、前意识(又称下意识,Preconscious)和潜意识(又称潜意识,Unconscious)。 意识是个体能够知觉的精神生活,正常成人的思维和行为属意识系统;前意识指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潜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生活,它由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所构成,这些内容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它们虽然不被本人所意识到,但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在潜意识中积极活动,总是力图渗透到意识中去,以获得满足,从而构成了潜意识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可能发生神经症、精神病病症或梦和过失,这些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潜意识不仅是人的正常活动的内驱力,对人的心理活动起制约作用,而且也是一切心理疾患产生的深层基础。许多神经症(如癔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的病因在于压抑到潜意识内的某些本能欲望、 意念、情感、矛盾情绪与精神创伤等因素在作怪。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并不被个体所知觉,但却在潜意识里兴风作浪,从而引起当事人的意识层面所难以理解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与烦躁不安。并表现出各种心理障碍。强迫症或恐惧症来访者某些表面上显得荒唐不可理解的行为,实际上都有“隐意”,只是自己觉察不到而已。精神分析的实质就在于揭示潜意识,使来访者得到领悟,症状随之就会消失。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一)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id) 又译伊特、它、它我、原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本我是贮藏心理能量的地方,混沌弥漫,仿佛是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这些本能和欲望强烈地冲动着,不懂得逻辑、道德和价值观念,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寻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由于本我不能直接同外部世界接触,所以总是在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出路,而其惟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自我。 本我所具有的特性可概括为:是潜意识的,是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的得到满足,只遵循快乐原则;是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的贮藏库;它收容了一切被压抑的东西,并保存有遗传下来的种族的性质。弗洛伊德认为婴儿的人格结构完全属于本我。 2.自我(ego)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从本我分化出来的这一部分由于现实的陶冶变得渐识时务,不再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去盲目地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它在同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对外感受现实,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现实,对内调节本我,节制欲望的宣泄。 弗洛伊德曾把自我和本我的关系比作骑马的人和他的马之间的关系,认为马提供了运动的力量,而骑马人则具有决定方向和指导他那有力的坐骑的大权。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形:骑马人必须得按马自己所要去的方向来指导他的马。弗洛伊德亦曾指出:“自我企图用外部世界的影响对本我和它的趋向施加压力,努力用现实原则代替在本我中自由的占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 自我具有这样的特性: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而其主要为意识的;它合乎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它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就这样,自我可以说是同时在侍奉三个严厉的主人:超我、本我和现实。 3.超我(superego) 超我也称为理想自我、自我典范,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被认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它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它反映着儿童从中生长起来的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最初,这种角色是由双亲扮演的。从自我中发展出来的那一部分(超我)正是双亲权威的内部化,执行着早年父母所行使的职权。父母施行惩罚的职权,变作了超我中的“良心”;施行奖励的职权,则变成了超我中的“自我理想”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