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试验中的生物危害.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试验中的生物危害

* * * 2、实验动物病毒感染对研究的干扰作用 1)鼠痘病毒 2)仙台病毒 3)小鼠肝炎病毒 4)呼肠病毒3型 5)乳酸脱氢酶病毒 6)鼠巨细胞病毒 7)LCM 8)啮齿类动物细小病毒 9)大鼠冠状病毒和涎泪腺炎病毒 10)犬细小病毒 11)传染性犬肝炎病毒 12)猴D型反转录病毒和猴免疫缺陷病毒 * * 3、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的危害性 * * 4、实验动物细菌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作用 1)人畜共患病原菌和动物致病菌 2)条件性致病菌 3)正常菌群 * * 5、实验动物真菌感染 1)浅部真菌 2)深部真菌 3)条件致病真菌 * * 6、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 * * 7、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作用 1)掠夺宿主的营养 2)对宿主骚扰 3)对宿主产生机械损伤 4)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 5)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 *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学分级 * * 按照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水平的高低我国 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1、一级动物(普通动物 CV) 2、二级动物(清洁动物 CL) 3、三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SPF) 4、四级动物(无菌动物 GF和悉生动物 GN) * * 实验动物卫生防疫 1、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实验动物传染病对自然宿主、人和其它动物的致病性,干扰生物医学研究或或污染生物制剂和细胞的程度,可将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属人畜共患病原。 2)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强,常引起爆发流行。 3)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弱,但可传染给人引起致死性传染。 4)对自然宿主无致病性,但可引起其他动物的致死性感染。 * * 5)对自然宿主有一定的致病性,可引起疾病流行,影响动物健康,并对研究工作产生严重的干扰。 6)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均无明显的致病性,但可污染生物制剂和细胞培养物和肿瘤移植物。 * * 2、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患病动物,携带病原体动物,动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环境 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 3)易感动物 * * 3、实验动物卫生防疫和隔离措施 1)平时的预防措施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3)消毒措施 4)外来动物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5)特殊实验过程中动物和污物的处理和实验结束后动物尸体的处理措施 * * 检疫:是实验动物疾病防疫的重要措施,主要是指对外来引入的动物实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和健康检查以及对携带微生物状况的分析。 * * 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BIOHAZARD):是指在生命科学实验中,由于实验人员的错误操作,而使有害病原体或物质散播到外界,污染环境,并引起人类健康问题。 1、产生的原因:实验用动物不合格、有发生的途径、设施缺陷。 2、防止措施:加强实验动物管理、规范操作、使用完善的设施。 * * 三、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 实验动物按遗传控制的分类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动物遗传控制和标准化 *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