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课件47张.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四首》课件47张

《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 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3.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古诗词中“送别”的句子很多,请再举出三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首联 叙事 颔联 颈联 尾联 渡荆门 送别 写景—激动欣喜 思乡、惜别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1.诗中描绘了哪些典型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夕阳照耀下的帘旌、暮霭笼罩下的湖山、萧瑟秋风、老木沧波等景物。这些景物苍凉、寂寥。 2.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悲。 3. 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悲”。 概括:景悲——己悲——国悲。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古今评论家认为陈与义“喜仿杜甫宏阔之体”,诗风如老杜“宏伟苍楚”……除了颈联外,请结合诗中意境进行简析。 1.与杜甫《登岳阳楼》意境相仿。首联写登高远眺,夕阳西下洞庭湖无边无际,气象阔大;颔联中“吴蜀横分地”仿杜句“吴楚东南坼”,意境雄浑宏伟。 2.尾联有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苍凉气韵。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心伴侣,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风格。 登岳阳楼 (其一)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岳阳楼的位置 举目所见 登临的位置 登楼观景 概括流离生活 慨叹身世 景中有情 情景相生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30 诗四首 1.了解这四首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分析这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作品的意境美。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