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其危害.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其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杜磊1,李勃2,3*, 马瑜2,3,王长晔4 (1 西安市第五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82; 2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3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43; 4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庙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2) 摘要: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因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和对生物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而受到日益关注,并已成为毒理学、生态学、系统发育学、医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科学实践,着重介绍了目前EDCs的主要类型,对生物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并就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内源性激素,作用机制,危害 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the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Du Lei1,Li Bo2,3*, Ma Yu2,3,Wang Changye4 1 Xi’an No. 5 Hospital, Xi’an 7100 2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3 Shaanxi Microbiology Institute, Shaanxi Academy of Science, Xi’an 710043, 4 Xian Lianhu District Beiyuanmen Miaohouji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Xi’an 710002, Abstract: The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are natural or man-made agents widely presenting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interfere in someway with normal endocrine function and caused serious damage on the biocenosis and entironment. As a result, the effect and function of the EDC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Toxicology, Ecology, Development biology and so on.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on the hazard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EDCs and its main typ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strategy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ndogenous hormones,interaction mechanisms,hazard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DC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中的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结合、作用以及清除,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机体内环境稳定、生殖、发育甚至行为的外源性物质[1]。这一概念最早由Colborn等人于1993年提出[2],该物质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大、暴露剂量小(ppb~ppt)等,它的作用除能干扰机体的内分泌机能外,还可引起生物机体的代谢紊乱、发育异常以及其他病理性损伤,影响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繁衍,严重时甚至造成生态失衡。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许多化学物质都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这些化合物性质差异极大,既有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如二噁英、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又有可分解的有机除草剂、杀虫剂、洗涤剂的极性降解物产物,此外还包括动物及人类排泄的激素、天然植物激素、微生物毒素以及重金属等。这些物质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其物理特性多表现多为亲脂性、不易降解、残留时间长;在机体内和体外难以分解,不易排出,并可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生物体内累积。而且,由于内分泌干扰物常以极低含量存在于环境和动物组织中,其所造成的生物学效应在个体上也常以微弱或隐性的方式存在[3]。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