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用).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列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作者简介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压抑、翻腾起伏的心情。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系——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催刀尺——催动刀尺 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 高 杜 甫 登高 了解背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无边、不尽——透出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仰望/俯视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因而作者感到凄凉、无奈。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名句剖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杜诗的‘深沉蕴藉’。”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历史上的昭君 昭君选秀入长安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昭君出塞 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