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管理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实施建议课件.pptVIP

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管理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实施建议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 管理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实施建议 2003年5月 五钢管理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实施建议 背景 毕博对钢铁行业管理信息化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钢铁业信息化特征 国际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 国内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现状和特点 几种典型模式分析(美钢联模式、浦项模式、澳钢联模式) 毕博对21世纪中国钢铁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远景设计 实施战略 毕博对五钢项目规划的建议 五钢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特点 项目定义初步设想 战略性实施计划建议 项目管控模式建议 毕博A团队行动计划 附件A:毕博在钢铁行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方面的资质介绍 附件B:关键技术方案介绍(代码体系、火车时刻表、订单成本、MES集成) “对标登高,再造五钢”不仅着眼于工艺装备的改造,也着眼于企业管理体系的综合性提升 五钢信息化路线图 五钢信息化项目,也要“对标登高”,应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形成五钢模式 五钢管理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实施建议 背景 毕博对钢铁行业管理信息化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钢铁业信息化特征 国际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 国内钢铁企业信息化过程、现状和特点 几种典型模式分析(美钢联模式、浦项模式、澳钢联模式) 毕博对21世纪中国钢铁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远景设计 实施战略 毕博对五钢项目规划的建议 五钢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特点 项目定义初步设想 战略性实施计划建议 项目管控模式建议 毕博A团队行动计划 附件A:毕博在钢铁行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方面的资质介绍 附件B:关键技术方案介绍(代码体系、火车时刻表、订单成本、MES集成) 钢铁业物流的特征复杂 钢铁企业管理的指标复杂 ……造成管理的复杂性和信息系统的独特性 与众不同的资源管理/计划模式 不仅要可行的计划,更要优化的计划 长流程、短流程、交合流程 数量庞大的管理信息:“一吨钢、一吨纸” 物流跟踪 管理控制 市场环境的变化驱动管理信息化要求的变化 定制化产品/质量需求 更严格的交期要求 电子商务应用 必须充分考虑特钢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特”点,在信息化策略方面方能做到重点突出 依客户需求订单规范生产 以订单生产方式运作生产业务,并以订单完成结束为终极目标 支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钢种多、尺寸杂、流程要求复杂、订单大小混合,是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 涉及产品标准多,质量保证体系、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相对普钢更加复杂 生产流程的连续化及自动化 长短交合流程,物流交叉复杂 配合炼钢批量和轧制批量,将同钢种、同尺寸、不同交货期的订单组炉、组坯,形成炼钢排程及轧制计划顺序 热装热送和冷装的分批生产,集中和分批出货 国际先进钢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给我们的主要启发是“注重系统整合”,中国企业不可随波逐流,必须发挥后来者优势 70-80年代:着重在制度的建立 逐步完善一体的、集成的经营管理制度(产、销) 建立相对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建设以大型主机为主的集中式信息系统 80-90年代:扩大应用功能 完善从生产现场到管理决策的纵向集成(L1-L2-L3-L4-L5) 在核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扩充开发新的应用功能 增加许多分布式信息系统 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资庞大,信息部门组织更加扩大,人员增多 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不可或缺的支柱 90年代后期:信息建设的方向随产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投入电子商务的建设 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大到与客户、供应商间的应用,甚至同业间的应用整合 企业获利下滑,如何控制信息系统的成本(系统、人员、开发/维护、操作)成为重要课题 信息业务外包变成许多钢铁企业的选择:巴西Acesita,美国AK Steel,日本钢管,住友金属… 新世纪:主流方向不明朗 大型主机上的成熟应用仍然是各大钢厂不可取代的关键支柱 面临新旧系统更替转型的尴尬时段,什么是下一代的钢铁信息系统?业界中尚无主流思路 国内钢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表明,我们钢铁企业已经在系统、人才、机制、基础管理等方面打下一定基础 80-90年代:尝试摸索阶段 电子记账工具(信息系统建立在原有的人工作业流程之上) 应用范围狭窄(备品、备件、会计…) 相应的配合工作十分有限(制度、业务流程、标准化…) 未获得企业领导的重视 信息部门主导信息项目的推动,一直注重IT技术与硬件采购 系统生命周期短,存在与否对企业经营不造成重大影响 90年代后期:成长学习阶段 工厂级加强投资于生产自动化 开始考虑系统集成(CIMS)、产销、财务管理等业务需求 注重信息系统项目投资的效益回收--应用功能的建立 少数领先者开始引进外界咨询及技术转移全面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构成企业不可或缺的营运手段 21世纪:创新阶段 寻求能改善企业经营体系的全方位信息化解决方案 国内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一般现状 产线自动化程度不足 部分产线控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