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历史材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材料历史材题

1.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6分) (2)简要说明材料一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3分) (3)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东西方怎样不同的文化传统?(2分) (4)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政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5)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1分)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对儒家思想应该怎样看待?(3分) 材料一?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温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1)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鸠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4分) (1)不正确,中国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对国家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长期以来实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8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得分)(2)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观念和人们的性格特征。是地理环境绝对论。(2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首先从材料中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然后进行评析。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地理环境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要结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地位等的实际分析,不能从材料中片面的理解。第(2)问,材料一中认为“主要也是地理原因”说明他认为地理是主要因素,材料二中认为“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分析二者的区别时要注意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决定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和国家政治的关系,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材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演讲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 答案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苏格拉底所处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背景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第(2)问考查的是对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异同点比较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教导人们求“善”。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行为以知识为基础;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人心中。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赫胥黎)写道:“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1857年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回答。一年以后,我们责怪自己为这样的问题难倒真是太愚蠢了。我记得当最初我把《物种起源》的中心思想抓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uechui388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