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优势_培训课件.ppt

DPP-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优势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DPP-4独特且具优势的降糖机制,因此降糖疗效显著。因其是葡萄糖依赖性的降低血糖,因此不容易引起低血糖,对体重的影响呈中性。研究发现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对口服降糖药的大型荟萃分析显示,DPP-4抑制剂能使HbA1c平均下降0.79% * 同时,由于其降血糖的机制是葡萄糖依赖性的,因此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 * DPP-4抑制剂对体重的影响为中性 * 鉴于DPP-4抑制剂的疗效,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基本无影响,多个权威的组织如国际糖尿病协会IDF、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已经将DPP-IV抑制剂列入了治疗路径之中,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DPP-4抑制剂改善α细胞及β细胞功能,葡萄糖依赖性的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较传统口服降糖药低,对体重的影响呈中性,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已被多种权威指南列入治疗路径中 * DPP-4抑制剂的应用及优势 良好的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风险小 不影响体重 DPP-4 抑制剂降低HbA1c明显 Phung OJ et al. JAMA. 2010;303:1410-1418. -2.0 -1.5 -1.0 -0.5 0 0.5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 α-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0.79(-1.15,-0.43) -0.71(-1.24,-0.18) -1.00(-1.62,-0.38) -0.65(-1.11,-0.19) -0.79(-0.94,-0.63) -0.99(-1.19,-0.78) HbA1c下降的平均值(%)(95% CI)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7个实验11198名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3-62 岁,HbA1c水平波动于6.4%-9.3% 0.1 0.5 1.0 10 20 50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 α-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2.63(0.76,9.13) 7.92(1.45,43.21) 2.04(0.50,8.23) 0.60(0.08,4.55) 0.67(0.30,1.50)0.94(0.42,2.12) DPP-4 抑制剂低血糖发生率低 Phung OJ et al. JAMA. 2010;303:1410-1418. 低血糖的发生率(%)(95% CI)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7个实验11198名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3-62 岁,HbA1c水平波动于6.4%-9.3% -5 -2.5 0 2.5 5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 α-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1.99 (0.86,3.12) 0.91(0.35,1.46) 2.30(1.70,2.90) -1.80(-2.83,-0.77) -0.09(-0.47,0.30) -1.76(-2.90,-0.62) DPP-4 抑制剂不影响体重 Phung OJ et al. JAMA. 2010;303:1410-1418. 体重改变的平均值(%)(95% CI)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7个实验11198名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3-62 岁,HbA1c水平波动于6.4%-9.3% DPP-4抑制剂获权威指南推荐 IDF、ADA、CDS、AACE、NICE(UK)及德国糖尿病协会已经将DPP-IV抑制剂列入了治疗路径之中1-6 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oundation. Available at:/webdata/docs/Guideline_PMG_final.pdf. 2. 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3. Rodbard HW,et al.Endocr Pract 2009;15:540-559 . 4.NICE clinical guidelines 87. May 2009 5.Matthaei S, et al. German Diabetes Association guidelines. October 2008. 6.ADA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 总结 2型糖尿病是由多重机制导致的疾病,患者胰岛α细胞及β细胞功能异常 已有多种传统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仍存在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