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类方ppt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桂枝汤类方ppt整理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授课提纲 简介 源流考 一、组成与方义 二、仲景使用桂枝汤的经验 三、桂枝汤的使用禁忌 四、仲景关于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五、桂枝汤加减衍化思路及后世方例 六、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 七、临床应用释疑 桂枝汤简介 桂枝汤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被誉为“群方之冠”。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取桂枝汤之意加减化裁的系列方剂计有26首。 桂枝汤中以桂枝为君,芍药为臣,姜、枣为佐,甘草为使,共奏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之功。其汤头歌诀很多人都稔熟于心:“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历代医家对桂枝汤之论述不可谓不多。千载之下,争论亦不少。 桂枝汤源流考 传说桂枝汤是商代大臣伊尹配制的,由张仲景收入《伤寒论》中。 伊尹曾是一位高明的厨师,他总结前人运用本草治病的经验,结合烹调技术创制了许多汤方,桂枝汤就是用辛香调味料创制的。 其中的桂、姜、枣至今仍是我们厨房里的常用调料。 一、组成与方义: 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1/3量。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 四药来源于食疗  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酸甘相调,营卫相调。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桂枝药性回顾 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具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之功效。《本经疏注》载其功能包括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等。 临床可用于发热,自汗,肌肉关节痛,头痛,腹痛,肢冷,头昏,心悸,喘息,短气等病证。 芍药解 芍药是桂枝汤的臣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关于芍药的使用多未注明是白芍还是赤芍。 白芍与赤芍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补泻不同。白芍偏补,赤芍偏泻。 金代成无已在《注解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方后注云:“白补赤泻,白收而赤散”。 历代多有争议,有白芍说和赤芍说两种分歧。 白芍说占有优势 桂枝汤整个方义是以“养正力大,发汗力小”为主,且“汗出”者用之。而汗出的病机是风阳伤卫阳,卫外失司,且风主疏泄,营阴外泄而为汗,白芍具有敛汗收阴之作用。 吴谦云:“凡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桂枝汤主之。……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 因此,临床多用白芍,尤其当太阳病误下而传太阴之时,见腹时痛者,更当倍白芍以补营血之虚。 白芍药性回顾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两经,功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敛阴止汗。《神农本草经》言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汤液本草》曰:“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能除”。桂枝汤中皆辛甘发散之品,唯芍药酸苦微寒,能益阴敛血,内和营气,能发汗以止汗。张仲景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汤,正因中有芍药能止汗也”。 佐使药 姜、枣为佐药。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之效。 大枣性微温,味甘,具有补益脾胃,滋营充液之作用。 方中使药为炙甘草,性温味甘,具有补益中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作用。 《伤寒明理论》曰:“姜、枣之用,因能发散,而此又不特发散之用。……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者也”。 《医方集解》中有如下说明:“桂枝辛甘发散为阳,臣以芍药之酸收,佐以甘草之甘平,不令走泄阴气也,姜辛温能散(散寒止呕),枣甘温能和,此不专于发散,有以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者也。” 盖纵观其方,方中桂枝解肌祛风,宜通卫阳,生姜辛温止呕,以助桂枝通阳,此二者偏于卫。芍药益阴和营,大枣益气调中,可助芍和营,此二者偏于营。炙甘草调和诸药,更达调和营卫之效。 另一种思路:拆方与合方 桂枝汤可看作是《伤寒论》中桂枝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姜、枣而成。 其中桂枝甘草汤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病机是阳伤而气不足。 芍药甘草汤主治:“两足当热,胫上微拘急”。病机为阴伤而血不足。 两方合用则有调和阴阳气血之效,再加姜、枣,既能增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又能增强调理脾胃之效。 二、仲景用桂枝汤 治太阳中风 对症用方 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太阳病兼里虚寒 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 非外感性营卫失和 阳明中风,阳明经表证的证候类型。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 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 治太阳中风(2、12、95)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