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回顾与展望(刘华).ppt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回顾与展望(刘华).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回顾与展望(刘华)整理ppt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回顾与展望 Review & Prospect of Monitoring on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in China 刘 华 环境保护部核安全管理司 2008年11月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历程 核工业建立初期 主要由核设施营运者自行监测,监测范围局限于核设施周围地区。1964年我国开始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在全国设立了45个监测点监测核试验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 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 组织开展核设施和核技术应用项目的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和重点源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放射性污染源的数量、行业与地区分布,重点放射源的种类、“三废”排放方式、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1 世纪初期 环保总局开始组织建设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核设施进行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对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建设了第一批国控点,并投入运行。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回顾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局部到全国,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 一、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1983~1990年) 自1983年至1990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依据环境保护法所赋予的职责,结合我国核工业、核技术利用和核电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摸清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为主要目的的“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覆盖面积: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面积国土(不包括台湾); 布点 :基本上以25km×25km网络均匀布点 ,在核设施周围和可能造成污染的工业活动地区,加密布点; 布点总数:共完成各类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测点(网格点和加密点)合计28874个;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11180个;调查河流311条,海域4个,湖泊128个,水库279个,泉289眼,自来水厂702座,井789眼,水窖13个,共计采水样6611个。室内外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测量点112个 。 调查内容: 环境陆地(原野、道路、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离地1m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与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同位布点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土壤中238U、226Ra、232Th、40K ; 与非放射性常规监测同位布点,调查了我国主要流域水体中U、Th、 226Ra、 40K浓度; 在15个省的21个城市,对局部地区室内、外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作了调查。 三、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的放射性伴生石煤矿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影响研究 研究的时间和地区 自1991年至2002年,原国家环保局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在石煤储量占全国储量90%以上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安徽5省,较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放射性石煤伴生矿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 石煤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陆地(原野、道路、以石煤渣为主要原料的碳化砖建造的居室和不掺石煤渣的普通红砖建筑物室内外)γ辐射剂量率(离地1m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5省石煤矿区石煤、石煤渣、碳化砖、石煤矿区和周围环境土壤,气溶胶,以及石煤矿区和周围环境水体中238U、226Ra、232Th、40K含量; 石煤矿区及其周围环境中碳化砖和普通红砖建筑物内、外的氡浓度; 对石煤矿区居民及其他各类人员的人均年附加当量剂量和附加集体剂量进行估算和评价。 研究的主要结论 由于石煤的开采与综合利用(例如,利用放射性核素较高的石煤渣制造碳化砖、建造居民住房、充填房屋地基和道路以及运输过程中撒落等途径)已导致石煤矿区原野、道路和碳化砖房室内γ辐射水平有明显的升高; 矿区和生活区大气气溶胶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较高,5省石煤矿区调查的碳化砖房室内氡浓度普遍较高; 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省石煤矿区环境介质中核素238U和226镭的含量较高。 四、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 2002~200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一网络两中心”项目建设。“一网络”即为全国31个省和青岛市的辐射环境监测站;“两中心”是指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 四、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 组织编制各项规划; 《核安全及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划》、《全国辐射环境保护“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全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辐射部分)等。 对全国31个省级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改扩建; 配备了约500台(套)仪器设备; 先后颁布了50多项辐射环境保护标准。 如:《辐射环境监督站建设标准(试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全国辐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