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列管式油预热器工艺计算.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列管式油预热器工艺计算

列管式油预热器的工艺与机械 设计示例 2005.5 列管式油预热器的工艺与机械设计示例 原始数据: 1、处理能力:( 40000 )(kg/h) 2、操作条件 (1)油:入口温度30OC;出口温度80 OC;(2)加热介质:饱和水蒸气( 0.4 )(MPa)(绝压);(3)允许压降(管程):不大于50Kpa;(4)油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密度 815Kg/m3 粘度 2×10-3PaS 比热容 2.1×103J/(Kg?OC) 导热系数 0.137W/(m?OC) (5)饱和蒸汽冷凝给热系数为( 8006.174 )W/(m2?OC) (6)壳程污垢热阻取为0.86×10-4m2?OC/W;管程污垢热阻取为1.7×10-4m2?OC/W (7)换热管为Φ25×2.5的20#钢无缝钢管(导热系数λ=45W/(m?OC)) (8)管程操作压力为0.2MPa(表压); (9)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参考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姚玉英等编.化工原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编.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1选择流体的流动空间 油走管程——清洗方便;蒸汽走壳程——清洁,可以不清洗。 2确定设备的结构型式 油的定性温度为:℃ 饱和蒸汽定性温度:℃——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两流体温差:℃>50℃,所以需要热补偿,可以采用浮头式列管换热器(<50℃可用固定管板式;<70℃而且壳程压强≯600kPa可以用带补偿圈——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3计算热负荷和蒸汽用量 单位时间里油吸收的热量——传热速率为 、——冷流体和热流体的质量流量;; ——冷流体油的比热,=℃; =30℃,=80℃——冷流体油的进、出口温度; r——潜热 油化工原理附录十(P359)查得0.4Mpa水蒸气的温度为143.4℃,冷凝潜热r=2138.5kJ/kg。 所以 ℃℃-30℃)=42×105kJ/h 蒸汽需要量为: 4计算平均温度,并根据温差校正系数≮0.8的原则决定壳程数 (1)求逆流平均温差 逆流:油的温度:30℃→80℃ 蒸汽温度:143.4℃←143.4℃(饱和温度下排出) 换热器两端热流体和冷流体温差℃,℃(较大者为)。 (时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即℃) 对数平均温差℃ 取单壳程。由P、R查文献[1]P234图(a),可得,所以取单壳程是合适的。 平均温差校正值(错流和折流时的平均温差):℃ 5计算总传热系数 W/(m2.℃) 式中 ——基于换热器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8006.174 W/(m2.℃)——换热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W/(m2.℃)。 ——换热管内侧对流传热系数,W/(m2.℃)。 ℃——换热管内侧(油)表面污垢热阻。 ℃——换热管外侧(蒸汽)表面污垢热阻。 、、——换热管外径、内径和平均直径。因为换热管为的20钢管,所以 =0.025m, =0.02m, =0.0225m, 管子壁厚b=0.0025m。 ——管壁导热系数。20钢λ=45W/(m?OC)(化工工艺手册:p750)。 管内侧油的对流传热系数没有给出,需用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进行计算。由参考文献[2]p11表2-2查得,油的粘度时流速应满足:≤=1.8m/s。可取:。由文献[1]p250, 雷诺数:——为湍流 普兰特准数:(这里为油的导热系数) 因为油的粘度,低于2倍常温下水的粘度(20℃时为1.005):,为低粘度液体,,;初选管长,则,所以参考文献[1]P250式(4-70a)适用,即 流体被加热n=0.4,被冷却n=0.3,故取n=0.4。所以 从而可以得到 =613.22 W/(m2?OC) 6计算传热面积S 取安全系数(传热损失)为1.10~1.25,则实际传热面积 可以取。 7确定管子根数 由得 所以,如果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可取管子根数为(根)。——参考文献[3]P41 8确定管程数m 单管程时管内的流速为: 管程数 所以可取管程数 (程) 9确定换热器壳体内直径 因为壳程内为蒸汽冷凝,不需要经常清洗,所以可以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排管较多而且管外传热系数较高)。对多管程或浮头换热器,实际管子数和壳体内直径应该画出排管图确定。 初步计算可取: ([1]288;[2]14) 其中t——管子中心距,m nc——对角线上的管子数 ——最外层管子中心至壳体内壁距离,一般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