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逐光之萤

逐光之萤(第二稿) ——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中文与传媒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10级(1)班 车丽丽 摘要:莎菲是丁玲笔下具有复杂性格的新女性形象。莎菲型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理,在那个时代绝非个别现象,正因为植根于二十年代旧中国的历史土壤,从而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意义。二十年代,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是新与旧,父与子,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激烈争斗的时期。在“五四”革命潮流的猛烈冲击下,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堤坝坍塌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家族制度开始解体。一群群觉醒了的青年男女从封建家庭的罗网中冲了出来,他们走向社会,寻找光明,追求人的解放。莎菲,便是这觉醒了的青年男女中的一个。他是觉醒了的女性的先锋,时代铸就了她蔑视礼教、悖乎传统的叛逆性格;然而正因为叛逆,首先拥有了女性自我意识,以超前姿态凸现在“五四”落潮时期,超前便意味着鲜有同行者,也就意味着无可逃避的孤独;她虽叛逆,却不是彻底的,又有所顾忌,往往陷入矛盾的病态心理。 关键词:叛逆 孤傲 狷傲 爱情 叛逆性。莎菲是旧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挑战者。她作为当时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叛逆女性之典型,是独特的,莎菲和淦女士(冯沅君)笔下的女主人公不同。淦女士笔下的女主人公,是大胆的挣脱旧礼教的束缚,勇敢争取恋爱自由的叛逆女性。莎菲又与鲁迅笔下的子君有所不同,子君是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取得了婚姻自由后由于缺乏远大理想,不能把争取个人幸福的斗争与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结合起来,结果在社会的压力下不得不重新回到封建家庭并被旧势力吃掉的悲剧典型。与她们相比,莎菲是幸运的。她有一个比较开明的父亲,在婚姻问题上,她没有受到什么家庭的压迫和束缚,她是比较自由的,“从小就离开家,在外面混”。这段经历使得她比子君她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虽然并不是十分自觉,但她的反对是针对整个社会的,这使得她的叛逆性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莎菲的叛逆性集中体现在她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异性的方式中。她有着有悖于传统观念的的爱情观,她追求一种完美的爱,一种灵与肉和谐一致的爱情,主张“灵肉高度和谐”的爱情,鄙视一味追求“肉感”的享受。莎菲没有把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同世人所谓的“爱”划等号,后者除让她感到“无味的嫉妒”和“自私的占有”之外,只是等于找得一个忠实的男伴,做一生的归落。她不屑于这种亲密,称它为“男女间的小动作”。她要求爱人了解她,她说:“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她极力追求“了解得我清清楚楚”、“懂得我”的“真的爱情”。这“真的爱情”既指精神的想通与自由,又指肉体的和谐与快乐,是“情”和“性”的融合,灵与肉的统一也是生命的终极。莎菲就是以这个标准来审视她视野所及的男性,老实忠厚的苇弟,只会对莎菲软弱地乞爱,根本无法真正理解莎菲的心灵,他的爱不是莎菲想要的。凌吉士,最初以“好丰仪”和“骑士般的风度”符合了莎菲“美的梦想”,激起了她的征服欲和享受性与爱和谐欢乐的幻想。她喜欢有着骑士般风度和美貌的南洋富家子弟凌吉士,莎菲敢于审美,并要占有他的身,俘虏他的心,并愿意无私奉献自己的心和身。但她发现所“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如此的一个卑劣的灵魂”后,便艰难地从情欲的泥沼中挣脱,毫不犹豫地将凌吉士抛弃。莎菲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方式蕴含了“五四”以后觉醒的现代知识女性的人格独立意识和生命意识,对封建礼教的和传统道德而言,无疑是“异端”。作为觉醒了的女性主义者,她绝不认为自己是被动地等待男性赏识和选择的对象,而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主动选择和追求男性。莎菲对爱情的独立理解中,包含着作为女性对男性美貌的向往与对自然性爱的渴求等丰富真实的内容,这是对现代性爱意识的大胆坦露,更是对男尊女卑的男权文化观念的有力的冲击。对于莎菲的叛逆性,矛盾曾言:“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1】时代使他有着“极端反叛的情绪”,她也叛逆了那个时代。 孤独者。莎菲在“五四”落潮时期凸显的女性自我意识,注定难有“同道者”,她是“异类”的孤独者。她是孤独的,因为她离家而去。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她的父亲、姐姐“都能如此盲目的爱惜她”。但她却不怀念这温馨的乐园。即使到最后,因为“一番经历”而“更陷到极深的悲境里去”,她也没想到回去,而是“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悄悄的活下去,悄悄的死去”。因为在那个时代,回去,就意味着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失去真正的自由。这是为世人无法理解的,“温馨的乐园”不享受,非得孤独在外漂泊,甚至孤独地“悄悄的死去”,而这恰恰是莎菲女性现代独立意识觉醒的表现。她也渴望朋友的情谊,但无论莎菲如何努力表白,同性好友、爱恋她的异性都难以与她真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