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_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_从上海作家说起.pdf

方言_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_从上海作家说起.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言_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_从上海作家说起

2010/10·文艺争鸣·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 [小批判集·郜元宝] 方言、普通话及 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 ——从上海作家说起 郜元宝 一 上海话反衬出该话题的某种异己性和陌生性。还有 一种情况,就是把某个话题用普通话翻译出来,好比 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年,我的一个基本观察是,上 理想的翻译确立之前,暂用几个英文单词表达某些 海人相互“弗作兴开国语”。老辈更甚,在单位学一 中文不易表达的内容,目的是有利于“译者”站在上 点,退休扔掉,碰见说普通话的照旧“伊拉阿拉”,不 海话角度对被“翻译”为普通话的某个概念和话题加 管人家能否听懂。文化人从小学到职场,或与外地 以客观的打量。这种语言“调换”,是只有上海人才 人结婚成家,都能讲“上海普通话”或标准普通话,聚 深得其中三昧的独门功夫。不管哪种情况,都说明 在一起还是“弗作兴”。方言在方言区的力量,由此 在上海人心目中,方言主权,不可让渡。 可见一斑。 这是口头,书面又两样。近代以来上海话在绝 当然上海人也“接纳”普通话。首先是运用沪语 大多数上海市民的口头交际中虽然占据统治地位, 的一些地方艺术形式,如传统滑稽戏和近来走红的 实用文体中却非主流。一个最显目的现象是,和广 ( ) 1 州迥然不同,近代以来上海未曾流行过清一色的沪 周立波“上海清口”,就经常杂用普通话 。名流、学 者和一般市民偶尔也开国语,但“阿拉上海人开国 语报刊,有些小报依托沪语,然而是在官话、国语基 语”不同于“伊拉外地人讲普通闲话”。“外地人”用 础上偶然杂用,小打小闹。再看文学领域,近代上海 学习和仰视的态度说普通话,可以暂时忘掉方言,上 地区虽有过短暂的吴语小说潮流,但旋即衰落。现 海人尽管“国语弗推板”(普通话不差),却无此认同, 代时期虽有少数作家杂用沪语,但上世纪50年代中 乃是姑且一说、说过就忘,顶多朝普通话大门踏进一 期普通话推广以来,本地作家就很少再用上海话了。 只脚,身体还留在“体己”的上海话里。明星、市民在 他们口头上“弗作兴开国语”,却只用接近普通话的 纪实或实况转播节目镜头前开国语,多半情非得已, 狭义的现代汉语写作。 被动扭捏之态可掬。 这是典型的“嘴巴坚持,手上放弃”,上海口语特 上海学者聚在一起的学术讨论以及某些说唱艺 有的文化气息因此难以借助方言书写进入文学。80 术“开国语”,固然如语言学家所说,是方言不够用, 年代前后成长起来的程乃珊、王安忆、陈村、叶辛、蒋 求助于普通话(尤其碰到一些学术概念),但更多时 丽萍、俞天白、孙颙、赵丽宏、赵长天、王周生、王小 候还是为了把某个话题用普通话包裹起来,拿到“上 鹰、沈嘉禄、沈善增、里程(程永新)、殷慧芬、彭瑞高 海闲话”的对面,作为个案“酿大尕窠窠”(让大家看 等作家虽偶尔尝试在作品中不同程度输入沪语,但 看),而这就被市民生活气息浓厚、实用精神强烈的 基本还是“言文分离”。比起那些喜欢在作品中吸收 48 郜元宝 ·方言、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 方言的“外地”作家(上海人习惯称上海以外中国所 言凭藉,但上海话能否适当进入上海作家的现代汉 有地方为“外地”),上海作家的特点竟是语言上全无 语写作,给后者提供方言文化特有的滋养,仍然值得 特点。这个“特点”,在90年代以后涌现出来的年轻 探讨。 一代作家如张旻、夏商、西飏、丁丽英、潘向黎、王宏 对比其他方言区作家的语言策略,这个问题本 图、谈瀛洲以及“80后”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