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在中国_回顾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拉德在中国_回顾与展望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5 期 康拉德在中国: 回顾与展望 王晓兰  王松林 内容提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对康拉德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 。作为一位有着国际 影响的小说家 ,康拉德自然也引起了中国读者对他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康拉德作品在国内 的译介 、研究及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尤其是对老舍的影响等三个层面梳理了康拉德在中国 的接受状况 ,并指出了国内康拉德研究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今后康拉德研究的走势 。 关键词 :康拉德  译介  研究  影响  问题 ( ) 英籍波兰裔作家约瑟夫 ·康拉德 Joseph Conrad , 1857 - 1924 以其非凡的创作成就与艺 术主张 ,在 20 世纪文坛 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席 。1998 年兰登书屋评选出的 20 世纪 100 部 英语经典小说中 ,康拉德的小说独 占了 4 部 ;在评选出的 20 世纪 10 部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中 ,他的《黑暗之心》也榜上有名 。在国外 ,康拉德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当代文学批评的 各种声音似乎都在康拉德那里得以回应 ,康拉德的小说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理论 的极佳注脚 。在全球化语境下 ,康拉德作品的文化多元性为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 。作为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小说家 ,康拉德 自然也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 。 回顾康拉德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历程 ,有助于中国的康拉德研究走向深入 。本文梳理了康 拉德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状况 ,并侧重考察了他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 一 、康拉德作品的译介 “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国外文学 、文化的精华 ,康拉德正是在 这样的大背景下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 。我国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对康拉德进行译介的背景 或动机至少有两点 :首先 ,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理性反省与对人类本性的深层剖析正好迎合 了当时中国读者的心理需求 , 引起了共鸣;其次 ,在艺术形式方面 ,康拉德对小说形式的革 新 、对小说使命的探索 ,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极大兴趣 。上海的北新书局最早推出了梁遇春 ( ) ( ) 翻译的康拉德的小说《青春》1931 和《吉姆爷》1934 。随后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关琪桐翻 ( ) ( ) ( ) 译的《不安的故事》1936 、袁家骅翻译的《黑水手》1936 与《台风及其他》1937 等作品。 古今出版社则于 1943 年出版了柳无忌翻译的康拉德的处女作《阿尔迈耶的愚蠢》。 康拉德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在三十年代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一些中国学者对包括康拉 德在内的欧美现代派作家和作品进行了评介 。梁遇春在《青春》的“译者前言”中介绍康拉德 时说 :“他的著作都是以海洋为题材 ,但他不像普通海洋作家那样只会肤浅地写海上风浪 ;他 王晓兰 ,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王松林 ,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教授 ,主要研究英美小说与文学文体学 。本文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约瑟夫 ·康拉德研究》 (课题号 :04BWW009) 的资助 。 ·43 · 康拉德在中国: 回顾与展望 ( ) 能抓住海上的一种情调 ,写出满纸的波涛 ,使人们有整个的神秘感”1 。从 40 年代到 70 年 代末 ,受国内动荡政局和左倾思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康拉德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几乎中 断 。 80 年代以来 ,康拉德的译介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而且其成就远远超过第一次 。1982 年 第 2 期《外国文学季刊》发表了黄雨石翻译的《黑暗的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