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溃疡病.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节 肉眼:观察 粘膜染紫蓝色,向外依次为浅红色的粘膜下层,红色的肌层和染色浅的外膜. 胃壁由内向外分为4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主细胞又称为胃酶细胞, 壁细胞又称为盐酸细胞, 慢性胃炎 胃 炎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gastritis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疣状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饮食因素 3)滥用水杨酸类药物,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等 3)自身免疫性损伤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病变多见于胃窦黏膜。 肉眼:胃黏膜充血、水肿呈淡红色,可伴有点状出血和糜烂。表面可有灰黄或白色黏液性渗出物覆盖。 镜下:病变局限在胃黏膜表面。病变胃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见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 以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为主要特征。 肉眼:胃黏膜变薄,呈灰色或灰绿色,皱襞变浅,甚至消失。 镜下:胃黏膜变薄、腺体萎缩变小、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常出现肠上皮化生。 研究表明,伴有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这两种胃黏膜病变者,如不积极治疗,比较容易发展为肠型胃癌,属于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A型 B型 病变部位 胃体部弥漫性病变 胃窦粘膜受累严重 少或不累及胃窦 胃体多为局灶性 胃粘膜分泌 严重损害 中、轻损害,胃酸 胃酸分泌↓ 分泌轻度↓ VitB12吸收障碍 少有VitB12吸收障碍 血清壁C抗体 阳性 阴性 及内因子抗体 恶性贫血 常伴 无 血清胃泌素 高 低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病:以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其原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的自我消化作用有关。 十二指肠溃疡(70%) 根据部位分为 胃溃疡(25%) 复合性溃疡(5%) 病理变化 肉眼: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侧,尤以胃窦部最多见。常呈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缺损,直径多在2 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粘膜皱襞向周围呈放射状,底部平坦,切面呈斜斗状。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其形态与胃溃疡相似,但溃疡一般较浅而小,直径多在1cm以内 2. 病理变化 镜下 ①炎性渗出层 ②坏死组织层 ③肉芽组织层 ④瘢痕组织层 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神经纤维断端小球样增生 2. 临床病理联系: ①周期性上腹疼痛: 胃溃疡:饱痛 十二指肠:饿痛 ②返酸、 嗳气 良、恶性溃疡的眼观形态鉴别 外形 圆或椭圆形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