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和弊.docVIP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和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和弊

PAGE  7 浅谈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利与弊 摘要:此篇综述探讨的是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理解对水产微生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 关键词:水霉病;小瓜虫;水产养殖;观赏鱼 ;微生物;出血病 微生物是各类疾病的最终引发者。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霉菌、立克次体等。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以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除了保持良好水质,施用抗生素外,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治病毒疾病和缅菌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是,随着科技的深入,微生物又开始应用于水产养殖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补充营养成分,改善养殖动物胃肠道有益菌群,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以学习好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做到很好的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和对鱼类疾病的及时诊断[13]。让它来为我们服务。下面我们从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鱼病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先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 1.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2]。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病的发病初期,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任何异常症状,随着水霉菌丝的大量繁殖,病情会进一步恶化[3]。菌丝呈丛状快速生长,犹如一团团灰白色棉絮,菌丝长短不一,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至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俗称“生毛”,菌丝呈白色棉团状,因此水霉病又俗称“白毛病”。由于水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病鱼受该酶刺激后,大量分泌粘液,并开始焦躁不安,游动迟缓,行动呆滞,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4]。 2.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惨重[5]。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rIchthyo—phthirius肌峨触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为(0.3—0.8)毫米×(0.3—0.5)毫米,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为长卵形。前尖后钝,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虫体游动活泼,并能随意改变形状。病鱼涉及各龄组的各种淡水鱼和溯河性鱼类,尤以鱼种危害更大。病鱼体表、鳍条及鳃瓣上布满大小1毫米左右白色点状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重症鱼体头部、躯干、鳍条处粘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为一体,好像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眼球浑浊、发白,表皮发炎腐烂、局部坏死。鳃上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鳃丝端部贫血,鳃小片破坏。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摄食,成群游池边或水面。此病发病期短,常引发暴发性死亡[6]。 3.烂鳃病 3.1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毛霉亮发菌,它生长于有机质含量丰富、偏酸性的水环境中。在鱼体受应激反应后粘液分泌增加或脱落的养殖池中易发生,因而丝状细菌为水质不良生物指标。当丝状细菌大量于鳃丝发现时,一般鳃丝分泌粘液增加,鳃丝充血后产生血窦,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本病常发生在气候交替的9月份,发病率较高,传染性不强,一般来说不会导致鱼的死亡[7]。 3.2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的主要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嗜纤维菌、恶臭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同样为条件致病菌,仅当环境条件适应其繁殖,鱼体质下降时,入侵鱼体而造成烂鳃,尤其当水温达到28℃时,或当季节更替气候突变及养殖环境剧变时易导致此病暴发 3.3 真菌性烂鳃病 真菌危害最严重的是鳃霉。在低温季节,由于烂鳃或受机械损害、药物或环境突变等应急刺激粘脏,所粘脏物易感染水霉。真菌性烂鳃一般于相对低温期易发生,(一般低于28℃),因而夏秋季节极易感染此病,真菌通过其游动的孢子传播,由于真菌以寄生组织为营养;因而对鳃危害很大,严重感染者死亡率极高[8]. 4.出血病 4.1.急性出血病 鱼体离开水后,鳞片开始有细血丝出现,皮下出血或溃烂;眼球向外凸出,眼球下端有出血点。鳃丝为暗紫色,鳃丝肿胀,显微镜下镜检,鳃小片之间已分不出界限;血液粘稠呈黑紫色。解剖病鱼鱼体,腹腔内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肝脏肿胀,为土黄色或苍白色,易碎;胆囊肿大呈黑绿色;脾脏缩小为黑紫色,呈不规则状如淤血块;胰腺为浅粉色肿胀且上面分布毛细血管较为明显。肾脏肿胀呈暗紫色、内有积水。肠道内没有食物,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