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语文诗词笔记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诗词笔记整理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1.选自《王维集校注》,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 2.两个“故乡”的表达效果:在这里作者连用两个“故乡”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怀念。 3.赏析“应知”:生动表现出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相思。 4.赏析“寒梅”:诗人之所以用到“寒梅”是因为“寒梅”已经被诗化、意象化,是一种诗人对故乡思念感情的一种寄托。把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形象化,具体化。 【主题】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来,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的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译文】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选自《李义山集》,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3.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表现了丈夫所处环境惨淡,透露出丈夫羁旅之感,不得归之痛苦。 3.赏析“何当”:是表示愿望的词,是诗人因为现在生活的惨淡迸发出的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译文】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主题】 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选自《云台编》,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 2.赏析“愁杀”: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情绪写到极致了。 3.赏析“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出离人的特殊心境。 【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句子赏析】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主题】这首写在扬州与友人握别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选自《王子安集》,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安。 2.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送...》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