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水利建设成就.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水利建设成就

毛泽东时代共和国水利建设成就 一、引言 中国土地辽阔,河流众多。我们祖先最早便是于黄河两岸定居生息,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从远古流传至今,生生不息。可见河流对我国的贡献,比海洋、湖沼、山川等要大得多呢! 然而河流既有利之处,也有弊处。自古以来,水患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就如去年的长江水灾一样,破坏了无数的家园,淹没了无数的农田、土地。不少人家破人亡。长江洪水成因于暴雨,因为长江流域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因季风而形成降水,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一旦下游宣泄不通便形成水灾。 上古时代曾有大禹治水,及后洪水依然为患,至现在还是一个大问题。因此水利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农业、工业等都极为重要。古时治水皆着重于“蓄”,忽略了“排”,光是蓄水而不排涝泄洪。此举只能治标,而非治本。河流与人类的关系相当密切,经济、航运、农业、发电、工商业等皆与水利的建设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搞好水利工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大量投入资金、人力及物力,积极建设水利工程。至1980年已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排涝、发电等多项工程。其中主要有葛洲堤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及三门峡工程等,决心将害河变为造福社的利河,解决水患,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水利事业 水利这一名辞首见于史记河渠书,1 也就是武帝时塞瓠子决口之后,在上位者才争相谈论水利。河渠书上曾引用《夏书:禹抑鸿水》所叙述禹引洪沟,通达汉云梦,三江五湖以及菑济,往下到凿离堆,泾水再到汉代时候的穿漕渠,阻塞河堤溃决等。也就是一切如防洪、灌溉、漕运等事业,对水的控制以及水的利用已经完全包含了,与今日水利工程专家有着相同的目标与理想。 古时人们已经了解治水能防止洪水灾害,进而加以控制利用。所以当时已有水利专业人员出现,他们对治水有一套规划、理念。以当时治水的主旨以及法则而言,自神禹以来,不断根据当时的需要以及形势而时常改进,但是治水主要还是可分为疏、引、导、防及束等阶段。到今日这时代则谈论到蓄水间题而为第六阶段,每一个阶段并非不兼用其它治水方法,而治水不外乎以上所述六种方法相互为重用,也就是时势的趋向。但若择要举纲,六个阶段亦有其可划分的界线。例如今日谈论水利是偏重于蓄水,并不表示古人不知蓄水,只是当时筑坝的技术未达完善,因此无法谈论蓄水的问题。常谓洪范所称“鲧鄄洪水,汨陈其五行”之鄄,即是筑坝,而不是筑堤。如通鉴纲目载“鲧乃大兴徒役,作九仞之城,九年迄无功。”这些都已很明白的表示并非后世所说的堤防。现在将每一个治水阶分述于下: 第一治水阶段:疏排时代,禹有鉴于鲧用围堵法治水失败,因而应用排疏法治水,从禹治水成功的那年起(公元前2268年)直到魏文候任李惺为相之年总共为1866年,是为第一期,此一阶段治水以排除水患为主,而禹的时候黄河第一次改道,是在其最后二百年中(公元前602年)。 第二治水阶段:引灌时代,目的在引水灌溉农田,中等河流大多开凿用来灌溉,即贾让治河三策,其中策实际上是引用河水来灌溉农田。有所谓“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水利二字,也是在此期中所酿成。第二阶段上至引漳之时,下至王景治河之年(公元67)共479年。2 在这时期,以西门豹引漳江到王景治理汴江,并不是说在此期以前中国没有灌溉,或在此时期之后中国不再谈论灌溉;更不是说自此以后,中国不再谈论防洪与排水。只是在此一时期中,水利工程专家们谈论水利问题时以引水灌溉为主要目标。 第三治水阶段:导运时代,自引溉期而踏入导运时代的开展,实在受到时势推动而进入导运阶段。其目的在沟通长江,淮河的运道,通漕运。而该期间最大的成就,为王景治理黄河,经历981年之后才改道,而中国的南北大运河也在此期中完成,该期终于贾鲁治河之年(公元1351年)共1800年。 第四治水阶段:防守时代,自导运时代进入防守时代,河道的变迁与政治重心的南移实为其主因。由于政局混乱,以致河堤长期失修而发生洪患。及后,贾鲁治河努力于修守,3 但黄河改道非常频繁,故不免疲于奔命,因此这个时期最为短促。至潘季驯出现,4 治河技术才更进一步。他提倡束水攻沙的方法,在其第三次任总理河道时所应用,所以就以此年为划分时代的界线。共227年。 第五治水阶段:束约时代,这时期可说是防守时期的延伸与发展,此一期实际上仍然以治河工程为要,而治河工程重点于防守。这阶段强调治河必先治沙。从潘季驯到清末共333年。5 第六治水阶段:中国的水利事业,如上所述,自大禹治水以来四千多年,历代都有创造并加以发扬。西方对治水亦很有成就,文艺复兴时期雷河那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rci 1452-1519) 所著的《水的流动与量计》一书,被传教士传到中国。而熊三拔所著的《泰西水法》于公元1612年印制发行,广泛流传。当时明朝大学士徐光启常与西来教士交游,更研究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