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前言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量通病前言修改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其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 当前,全国各地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开展了“创优工程”竞赛活动,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质量通病还经常出现,工程质量事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思想上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企业自身管理(差)不善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城乡建筑队伍迅猛发展,施工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为农民工,未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施工人员对如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特别是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施工人员)要做到对每一道施工工序做到真实地按设计图纸、有关施工规范,施工内部应认真做好班组自检、项目经理部复检、(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自检非常重要),公司技术部门验收的工程质量内部三检制度,真实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自觉服从有关部门和监理(建设)单位对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做到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纠偏,认真做好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的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附件)。重点简述以下几个部分,(在分部工程施工一周前、包括砖砌体、装修等未简述部分),再以监理工作联系单方式(用文字)强调补充不足内容,请施工单位细读,认真精心施工、做到不返工,保修期未出现保修项目、质量通病为零,竣工验收一次通过,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提高自身企业信誉,拓展自身企业发展壮大而奋斗! 一、浇筑基础工程 (一) 1、 基槽(坑)位置、尺寸偏差过大现象 (1)基槽坑轴线错位。(2)基槽(坑)开挖尺寸偏小。 2 、造成原因分析 (1) 测量放线错误,造成轴线错位。(2) 土方边坡坡度太陡,开挖线尺寸太小。 3 、 预防措施 (1) 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平点,建立与施工相适应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确保其正确。 (2) 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应在主要轴线部位设置控制桩或标志板。 (3) 基槽(坑)开挖前,应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并计算确定最小的开挖尺寸。 (4) 土方开挖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长、宽、高尺寸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4 、 治理方法: 错位的基槽(坑)必须进行修整或返工,确保基础工程建造在正确的位置上,基础平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二) 1、 基底标高或土质不符合要求现象 (1) 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 (2) 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 2、原因分析 (1) 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2) 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 (3) 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3、 预防措施 (1) 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位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2) 防止超挖,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3) 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4、 治理方法 (1) 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调处理。 (2)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础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应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如遇开挖基坑(槽)时,一边软土、一边硬土、应以软土入持力层为准。 二、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1、 轴线移位现象: ⑴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差。 2、 原因分析 (1) 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计误差。 (4)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控制措施。 (5) 模板刚性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过大。 (6)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 对拉螺栓、顶撑、木模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 防治措施 (1) 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样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

文档评论(0)

df829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