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专用课件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出身世家,任达放诞。 移家南京,放弃科举。 穷困潦倒,社会理想。 三、版本 1、56回。现存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 2、55回说: 清末金和认为最末一回“幽榜”系妄增。 鲁迅从其说,认为吴敬梓作品喜用单数。 3、50回说: 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胡适、章培恒等持此说。 第一回楔子以王冕作为“隐括全文”的“名流”。作者借王冕之口痛斥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使“一代文人有厄”。 一、儒生形象 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 周进哭贡院 范进中举 胡屠户 通过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范进中举傻笑,狂奔疯跑,及中举后两人命运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作者在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的同时,波及到对当时人伦关系及恶劣的社会风气的揭露,表明科举制度是如何毒化了社会风气,使人们都成为趋炎附势、眼热心冷的势利小人。从而认识的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心灵,控制知识分子命运的罪恶。 二、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运者一旦功成名就,就要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 1、贪官污吏: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如王惠、汤奉等。 三、假名士形象 最初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但在碰壁之后,转而清高,其实全是一些毫无真才实学,甚至连八股文也写不好的庸才。如娄三、娄四公子、马二先生等。他们故弄风雅,其实空虚做作;明明是趋势之徒,却伪装不叩权门;明明是不学无术之徒,却故弄风雅。因此,闹出无数愚蠢自嘲,使人发笑,也使人憎恶之行经。 第三节 理想文士与市井奇人 一、理想文士的探求 吴敬梓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如: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吴敬梓主张以“礼乐兵农”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作品里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祭泰伯祠,一是萧云仙重农桑、兴学堂的政绩,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 这类人物是作者心目中非常尊重的“真儒”。体现了作者对八股取士、理学教育造成的儒林学术空疏、歪曲儒学真典现象的思考。 作者虽厌弃八股,但以复古寻求出路,连作者自己也觉得有些迂腐,他笔下这类人物也表现出迂腐的特性。 祭泰伯祠 《史记·泰伯世家》: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出身世家,为人正直; 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生性狂傲,蔑视权贵; 恣情任性,倡导自由; 尊重女性,倡导真情; 遵守孝道,忧国忧民; 遭人非议、苦闷孤独: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生的新思考,对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二、市井奇人 市井四奇人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王太 卖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 盖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荆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体现了作者在真儒、奇人两类士人理想追求破灭后,对士子人生道路、人格范式的新设计;但作者还是无可奈何其毁灭的结局。于是,积极的探索热情与无可奈何的失望情绪变主宰了作者的心灵,弥漫在《儒林外史》艺术世界之中。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一)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写实。《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矛盾、不和谐,显示出其蕴含的意义。 据实摩写,情伪毕现就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从具体的情节发展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