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供参习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 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 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 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绝对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对立。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5、共同决定论: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发展。其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该理论的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6、相互作用论: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其基本观点: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⑵互相渗透、互相转化;⑶二者的作用是动态的。 7、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 乳儿期:1个月~1岁 3. 婴儿期:1岁~3岁 4. 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 5. 童年中期:6岁~11、12岁 6. 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 青年早期:14、15岁~ 17、18岁 8、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无论是遗传论者、环境论者,还是成熟论者,都将儿童视为被动发展的个体,忽视了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9、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个体发展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10、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个体行为将受到个性特征和情境变化的影响。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不一定一致。 11、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心理发展有无关键期尚有争论。对于“最佳学习期”问题关注但不宜过分关注。 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 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3、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三个时期: 1. 20世纪早期 “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霍尔,提出复演说、发明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⑴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⑵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⑶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2.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⑴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 ⑵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⑶偏爱实验室研究。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 ⑴重新发现了皮亚杰理论; ⑵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 ⑶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⑷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14、20世纪20年代,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版)一书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1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等。 16、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有: 一、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其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不足是,不易看到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变点。 二、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地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其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这些特点正是儿童心理研究所要求的。不足是研究的时间较长,不易同时进行大量的研究;影响被试的各种条件不易查明或控制,因而由于被试的生活条件变化,不易有效地进行前后比较;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等等。 三、跨文化研究:又称交叉文化研究,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第二章: 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内的一小段DNA分子。 2、DNA:遗传的基础物质。存在于染色体,由不分支的长链核苷酸分子所组成。DNA链上核苷酸可能的排列顺序是无限多。 3、A—T;G—C 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其中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这被称为碱基互补原理。 遗传密码:是由化学梯级两边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组成。——决定了个体差异存在。 5、基因是出现在染色体中的DNA片段。每个基因控制生物体的一个或多个遗传特征。 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7、减数分裂的意义: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的意义: 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造成配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